编
者
按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随着我国创新创业不断迈向纵深,追梦人奔跑的身影无处不在,“创动力”在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创业走向大众、创新来自万众,汇聚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澎湃力量。千千万万想创业、敢创新、能创造的奋进者尽显身手,在奋斗中实现了不凡创造。
三六零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
新时代的创新创业者
要主动“上山”“下海”
“每一个创新企业都能在新时代主动找准定位,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新的使命担当,主动担当起新时代的‘上山’和‘下海’重任,上科技高山,下数字化蓝海。” 双创要“上山” “下海”,这是三六零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在2021年全国双创活动周期间,向记者描绘的心中关于 “高质量创新创造 高水平创业就业”的理想状态。
周鸿祎所理解的“上山”,就是响应国家号召,发展国家急需的硬科技,勇当主角,攀登科技高峰。“下海”就是投身产业数字化的蓝海,甘当配角,服务于政府、城市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周鸿祎说,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主要场景是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和新型智慧城市,主角是各级政府和传统企业。在这种背景下,创新企业要把“互联网思维”转变为“数字化思维”,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和各行各业深度融合,输出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帮助传统企业用数字化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改造商业模式,把数字化基因融入传统企业。
“时代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创新创造与高水平的创业就业。关于创新、创业,我有四点看法,可以概况为;TSIF;四个英文字母。”周鸿祎饶有兴致地阐述说,T意为“Trend”,趋势。“我喜欢看小公司,大公司做的是被证明的成熟的事情,小公司代表新兴的趋势,代表创新的力量,代表看到未来的力量。”
S意为“Solve”,解决。收入和利润只是结果,衡量一家公司真正的价值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I意为“Innovation”,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不管是根源性的创新,还是微创新,都值得肯定。只有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才能站在行业潮头。
F意为“Focus”,聚焦。保持聚焦和专注是创业公司致胜的关键,即便与大公司对抗也能不落下风。创业公司在一个领域不需要太多人,50人往往胜过大公司的100人,把有限的力量放在一根针上,在局部战场形成优势。
“连续举办全国双创周活动,为国内创业创新环境营造了良好氛围,同时提升了创业者创造社会价值的责任感。”作为创新创业的“老江湖”,周鸿祎看待双创有自己的视角:一方面,国内创业环境更注重创新。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动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更关系创业成败,连续举办全国双创周活动产生的一大影响,是国内创业者更注重创新。另一方面,创业创新更注重社会价值,并主动把企业发展和国家战略保持一致。创业要有为国家、为社会、为老百姓创造价值的信念,一个公司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他的营收,而在于是否创造价值,能否科技报国,连续举办的全国双创周活动在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者的精神境界,创业者要勇当主角,攀登科技高峰,自觉投身于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伟大事业中。
“每一个创业者去创业,都一定要创新。我最喜欢苹果一句slogan‘Think Different’。”作为双创前辈,周鸿祎的感受颇多,“我这些年接触了很多创业者的商业计划书,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是,我们从小培养的是一种从众文化,老师出一道题,所有人都要回答出标准答案。很多计划书正是这样,经常通过‘别人也在做这个东西’来证明自己的模式是对的。但是真正成功优秀的创业者强调的是,我做了这件事情别人没有做过,我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
“作为创业公司,我们什么都缺,缺钱、缺人才、缺资源、缺品牌,如果再和大公司做一模一样的事情,按照大公司的游戏规则来做,就很难有赢得的可能性。”周鸿祎告诫年轻的创新创业者,“面对巨头的竞争、市场的领先者,创业者唯一的机会就是怎么创造一个自己的游戏规则,创造自己的主场,让巨头觉得很难和自己去竞争。”
特斯联创始人兼CEO艾渝:
向世界讲好中国创新故事
在2021全国双创活动周北京会场,在2021中关村论坛,在2021迪拜世博会,处处活跃着特斯联机器人的身影。尤其是作为迪拜世博会官方首席合作伙伴,也是全球唯一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特斯联在世博会举办期间,提供了152台泰坦系列智能服务机器人等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并将在后世博时代,深度参与“迪拜未来特区”智能化建设,将其打造为全球智慧城市发展样板。特斯联真正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创新故事的“网红”。
在2015年创立人工智能物联网创新企业特斯联科技的艾渝,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霸”创业者和投资人。拥有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及加拿大温哥华西蒙弗雷泽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同时在投资以及领导新经济投资方面拥有10年以上的丰富经验,主导项目包括网易云音乐、爱奇艺、商汤科技、第四范式、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京东物流、银联商务、美团点评等,所投项目覆盖新经济头部明星项目的30%。加入光大控股之前,他曾作为核心创始人创立中国最大地产基金光大安石投资,管理资产逾145亿美元。在此之前,他曾任职于J.P. Morgan纽约及香港投资银行部。
“创新创业也要有全球视野,让中国创新走出去,向世界讲好中国创新故事。”艾渝的职业经历,让特斯联的发展深植全球化思维。他说,特斯联也正在积极践行这一理念,目前特斯联的152台泰坦智能机器人正代表中国AI科技水准和智造水准在世界舞台上进行最新成果展示,这也创造了超百台机器人作为志愿者,服务国际顶级盛会的历史;世博会后,这些机器人将入驻迪拜District2020后世博特区,这是一个探索新型低碳、数据资产流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城市高阶形态,希望特斯联在“碳中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也能够与全世界用户交流经验。
作为全国双创周参展企业,艾渝点赞说,聚众智、汇众力,双创周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创业创新氛围,提供了一个展览展示、经验交流、产品发布、投融资及成果转化的“朋友圈”,各类创业创新要素聚集在这里,集中交流对接,是一个非常高效率、高质量,且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举措。
在艾渝看来,优质的双创项目,必然背后有高质量创新创造的支持,也依赖高水平创业就业的良性环境土壤。现阶段的高质量创新创造,应是与科技成果落地息息相关的,包括创新商业模式、创造出新的产业生态等。这也是特斯联在创业过程中的秉承的理念和对双创模式的创新理解。
他建议,我国的双创生态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实现企业间更好的发挥各自优势后的合力效应。基于此,特斯联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侧重从这一角度去考虑发展路径,“我们打造的智能城市操作系统,以‘科技平台+生态’双轮驱动,搭建出统一、开放、融合的新经济生态群落,并面向科技公司、政府机构、产业联盟、经营机构及媒体等开放生态,希望大家聚力凝结,共攀新高峰。”
在艾渝心中,理想的双创状态,是一种多方共建共荣的状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吸引和培养专业型和多元化的高科技人才,鼓励企业更好的创新突破与前沿领域的探索,社会受到正向的引导能够自发参与创新,进一步激发双创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形成在产业、人才、经济、民生等多维的正向推动力。
“特斯联作为中国新一代科技企业,见证了国内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深刻感受到为市场主体释放的更大空间,相信这将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基于此,我们一直将人才放在首位,目前正在打造千人研发团队,招募AI科技和机器人领域的精英加入,希望通过汇聚多方的智慧力量,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产业创造力共同努力。”艾渝说。
中关村创业大街总经理聂丽霞:
引领双创风潮 激扬双创活力
“中关村如同一个超级孵化器,滋养着来自全国、全球的创业者,在这里追逐梦想。”中关村创业大街总经理聂丽霞表示,为梦想助力,中关村创业大街积极构建全球产业创新生态加速平台,致力于打造“未来之星加速器、产业生态推动者、国际创新第一站、创新政策先行区”,形成创新空间+创新服务+创新投资为一体的国际化、专业化创新服务网络,成为双创重要的风向标。
目前,中关村创业大街累计改造近7万平方米空间,形成从“1个工位-1间独立办公室-独立办公空间”、公共空间完善的年轻范、国际化、智能化的创新社区,配套公共会议室、沙龙空间、路演厅、培训教室、咖啡厅、食堂、篮球场等公共空间,为科技创业者提供配套齐全、灵活扩展、拎包入住、低成本的创业空间,降低创业成本。目前入驻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科技创业企业超过200家,注册企业超过2100家。
创新创业看中关村。聂丽霞介绍,在厚植创新沃土,跑出高水平双创发展“加速度”上,中关村创业大街着力在三方面进行了重点发力。
为实现线上线下精准服务创业,加速科技企业成长,中关村创业大街在2015年建设创业者一站式服务平台——创业会客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创业者提供集群注册、财务、法务、知识产权、政策资源对接、人才服务等专业服务,线上线下累计服务企业超过5000家。自2014年开街以来,创业大街累计孵化创业团队3841家,其中外籍和海归团队436家,获得融资团队1212家。
为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中关村创业大街在2019正式成立中关村融创企业开放创新促进会,深度联合30+大企业培育产业开放创新生态,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大企业创新场景和需求,通过联合大企业共同举办创意大赛、科技企业对接、POC加速营等服务,累计对接500强大企业、上市公司超过40家,推动大企业和科技创业企业紧密联动的创新生态。
此外,中关村创业大街还致力于打造国际创新第一站。于2017年建设国际化创业加速平台——全球创新社区,先后落地“中关村-巴黎大区产业创新中心”、 中关村国际青年创业平台,中关村国际青年创业平台已引进落地外籍、海归创业团队59家,形成了国际化的创业社区。在巴黎最大的孵化器Station F设立办公室,引进欧洲企业和人才来中国创新发展,已经落地一批欧洲的创新企业,在迪拜设立办公室,帮助中国科技公司向中东、中亚等地区出海。现已在全球与120多家机构形成合作网络,集聚创新资源。
了解中关村,对标中关村,外界高度关注中关村所洞察的双创发展趋势,对此,结合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发展情况,聂丽霞总结认为,近年来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创业活力充分释放,前沿科技领域创新创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创业群体“高精尖”属性越发鲜明,创业门槛进一步提高。根据中关村创业大街对街区创业群体的不完全抽样调查,38%创业者创始人为技术骨干;20%创业者拥有海外工作学习经历或为外籍人士;53%毕业于国内985/211知名高校;主要创业领域集中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装备、医药健康、软件与信息服务等高精尖领域。如奇绩创坛2021春季创业营33家入营项目中,100%为技术驱动项目,涉及芯片、航空航天、新材料、开源、ESG、3D打印、生命科学等细分行业;创始人平均年龄35岁,18.8%为连续创业者,58%具有海归、港澳台或外籍背景。
二是创新创业生态日趋丰富,带动大企业、行业头部机构释放资源,成为创新创业重要主体。一批有大公司高管经历、科研带头人等高水平人才加入创新创业服务队伍。行业头部机构也加快加大创新创业服务投入。红杉中国在成立红杉数字智能产业孵化中心、“红杉中国智能医疗基因组学孵化器”后,2021年又建设了红杉中国数字科技创新中心。大企业释放生态资源,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中关村创业大街牵头设立的中关村融创企业开放创新促进会,已吸引超过30家跨国公司、央企国企、民营领军企业等加入,切实推动大企业开放创新与大中小企业交流。
北京创业孵育协会理事长颜振军:
创新创业“放眼量”
千帆竞发犹可待
“正在进行中的全国双创周活动,是关系全国创新创业发展的大事。”作为创业孵化圈的一名“老资历”,北京创业孵育协会理事长颜振军看待双创的发展,既包括创业者的感悟,又兼具学者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洞察力。
“创业也可以成为英雄或成为明星,对新一代年轻人产生了莫大的影响。”颜振军认为,欣欣向荣的双创局面和多样化的双创周活动,对中国的社会心理和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最近几年来,创业成为年轻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或优先选项;创业不再小众化了,每年新增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创业生态系统有了比较大的完善,创业孵化载体数量快速增加,一批新型的中国独有的创业孵化模式开始涌现。”
受此影响,颜振军判断,在可见的未来,中国的创业文化会持续发酵、创业活动会持续活跃。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个过程中,会更激发一批新公司产生。
新公司怎么产生呢?颜振军认为,会出现两类情况。一类是精英创业,企业高管、资深工程师和科学家、连续创业者、产业投资人,他们懂需求懂行业有资源,能干成事,来满足进口替代、产业链重构过程中的产品、技术、服务等需求。另一类是衍生企业,在既有的企业里,经由内部创业或分化或吸纳外部力量,产生新公司。
“这几年,我对双创一直有种期待,就是由现实中的‘单创’转向理想中的‘双创’。”谈到对于今年双创周活动主题“高质量创新创造 高水平创业就业”的理解,颜振军表示,过去一轮的“双创”,其实从大家的理解、政策内容、措施的侧重点来看,基本上只是创业,在语义上和现实中,对创新的关注度不够,对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关系考虑得很少。未来,应当更重视创新,特别是产业创新,提升创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更多的鼓励支持创新型创业,并用技术来赋能中小企业。同时,用双创的理念模式体系人力,提升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
“中央最近提出,要优先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我感觉,这是第一次把改造传统产业放到这么高的优先级。如果有一批机构像小米生态链那样,用新模式新机制新技术改造甚至颠覆一大批细分产业,中国巨大的制造业就会焕发青春。”颜振军说。
怎么样推动高质量创新创造,高水平创业就业?颜振军提出了自己的四点思考。一是提出发展创业经济的国家战略。中国需要持续的有大量的成功的创新型创业企业出现,创业企业在经济生活中要发挥可观的重要作用,需要持续改革、完善创业友好型社会。
“德鲁克说美国在1970年代开始进入创业经济时代,我说中国在2014年就进入了创业经济时代,有三个表征,双创开始、新创企业放量、阿里这样一个创业企业创造了史上最大IPO。未来我们要做的,是确定创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并通过立法、战略策略、政策、措施来持续推进。“颜振军说。
二是增强创新创业平台的产业影响力。颜振军说,途径就是产业孵化。产业孵化具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孵化新产业,比如阿里孵化电子商务产业、字节跳动孵化抖音。二是改变老产业,比如小米生态链孵化100个公司改变100个细分产业。三是帮助创业者顺利进入产业链。产业孵化器自身要嵌入产业链中,提供产业链供应链组织服务,与企业形成强关系。
三是发挥大企业的作用。颜振军提出两个方向,一个是发挥大企业在创业生态系统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开放大企业的资源包括人才、资本、渠道、供应链、产能,赋能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另一个方向是构建大企业的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少数大企业有了双创平台,但是存在的不足也很明显,原因是外挂、非战略安排。而大批有条件有意愿的大企业,仍没有自己的平台。在这方面,韵网与海尔海创汇共同起草的全国性团体标准《大企业共享创业平台创建运营规范》,于2020年9月发布,这个标准及其背后的方法论,可以为大企业提供帮助。
四是创新创业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包括单个孵化机构的数字化能力提升和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双创云。“一个全国性的云上创业服务平台,十分必要。”颜振军说,这样的平台能够打通数据链、提供智能工具、实现智能匹配。
采写:张伟
编辑:王丹萍
审核:罗晓燕
监制:王占全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融媒体平台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