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不胖
媒体曾经问朱啸虎,如果能够穿越时空,和历史上的一个人对话,想和谁对话?朱啸虎毫不犹豫回答:
张一鸣。
以貌取人的朱啸虎怎么也想不到,一张娃娃脸的张一鸣,日后会成为让人害怕的年轻人。
10月底,2021年胡润百富榜发布,结果令人意外:
二马失蹄,一鸣惊人。
马云和马化腾跌出前三,38岁的张一鸣急速上位,以3400亿元的身价,跃居中国互联网首富。
其实又不那么意外。
张一鸣手握“抖音”和“头条”两张王炸,挥刀百度,对峙腾讯,剑指阿里,吊打快手。
一路走来,他用独家“算法”,算准了一次次改运之轨,算赢了一个个强劲的对手。
如果朱啸虎穿越到过去,这一次肯定能够更早窥探到张一鸣精于运算的本事。
01
张一鸣爱看书是真的,工作后一年的图书预算能有13000元,光电子阅读器就备了3个。
他在书里学到几件事。
一是多看传记,在他人的人生经验里把握时代浪潮。
“看传记有机会去审视,虽然是他人的人生,但你看的时候有代入感,可以看到人在巨大浪潮中的变化。”
学以致用,2011年,他判断整个信息传播介质会发生改变,果断转做平台产品。
二是在机会到来前,保持耐心。
通过广泛的阅读,建立了庞大的信息网,张一鸣逐渐形成一套逻辑,即算法量化有限资源、择优而行。
和听从父母意见报考专业的丁磊所不同,张一鸣在大学的选择上,是通过算法完成的。
他列了五个参考维度——“下雪、靠海、离家远、综合性大学、大城市”。
原因如下:
最好在北方,冬天会下雪,因为没见过,想玩。
想独立,离家远,不能让父母突然跑学校来找自己。(排除东南沿海)
综合性大学,男女比例不要太失调,方便找女朋友。(排除工科院校)
靠海,因为喜欢吃海鲜。(只剩下渤海湾)
最终锁定南开大学。
大学四年,他在算法里蛰伏,给自己量化了三个方向。
微电子专业找不到掌控感,好的,转到计算机,在代码里找到主场。
课余时间太多,其他同学游戏、打牌,好的,他写代码他学习,悄悄卷起来。
技术宅的春天在哪里?多修电脑,多交友,好的,对象来了。
毕竟是把找女朋友放到报考志愿必备项的人,张一鸣找对象是有方法论的。
他推崇萧伯纳的两万分之一理论,“如果世界上适合我的人有2万个,我只要找到这两万分之一就可以了。”
即在可接受范围的找到近似最优解。
张一鸣跟兄弟梁汝波说,有个女孩很不错,要追。
很快,他行动起来。
先在BBS上和对方狂聊,约见面,表白,被拒,再约,再表白。
梁汝波一度以为这事黄了,某一天却看到他俩牵手,都傻眼了。
后来他总结这事能成,一是张一鸣认人准,二是他“死皮赖脸”。
从读书学习再到找对象,“算法”就像灯塔,一直指引着小张前行。
02
毕业该找工作了,张一鸣仍然用算法计算职业方向。
他把条件按照优先级排序,户口不重要,稳定不重要,不做 Java 和 Windows 系列,只专注“技术要求高的信息检索分发”。
张一鸣先后进入酷讯、饭否等企业就职相关的工作,后面辞职创业九九房以及字节跳动。
从毕业到字节跳动,几年时间,张一鸣辗转不少公司,跳槽频率之高HR看了都摇头。
翻开他的履历一看,他的职业方向倒是很专一,到哪都离不开两个字:
算法。
和师兄第一次创业失败,他调整策略入职酷讯,这是一家基于搜索引擎、提供旅游信息服务的初创企业。
他在酷讯负责搜索研发。
庙小大佛多,酷讯里不乏清华、北大、斯坦佛的计算机专业硕士、博士,张一鸣南开大学的背景并不出色。
你会算,别人也会算,在这段时间里,张一鸣留给人更多的印象是:勤奋。
不分日夜、不分岗位、不管能力大小,只要有他能发挥的地方,干就完事。
如果马云那会跟他说996是福报,张一鸣还得反问一下,“就这”?
极致的勤奋,让他迅速通关技术层面,并在这个过程中深入对信息收集和分发效率的思考。
也得到未来金主王琼的特别注意。
后面张一鸣又跳槽到饭否,负责信息搜索、消息分发等业务,在那里他更进一步理解算法的运用。
好景不长,饭否因为敏感信息被封,张一鸣没有选择留下。
技术上,他那会对信息分发已经有成熟的理解,资金上,因为酷讯被卖,王琼准备投资张一鸣,于是,他转身成立了九九房,出任CEO。
2010年,九九房成立,陆续推出账上租房、掌上买房等5款移动应用,并很快成为房产应用中的龙头产品。
随着这几款移动端应用的成功,张一鸣长年专注信息分发的雷达敏锐捕捉到互联网的新风向,即来自移动端的巨大前景。
未来最好的平台将在移动互联网上实现!
他下了这个结论后,立马就辞了九九房的职务,毫不犹豫地投入移动端,开始他的跳动。
2012年8月,今日头条上线,在百度、腾讯等狙击下突围,从上线到拥有1000万用户只用了90天,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兴独角兽。
错过了PC互联网的张一鸣,在移动互联网超车。
03
起飞这几年,张一鸣也干了不少李彦宏干过的事。
比如2017年,头条因“传播色情低俗信息、违规转载新闻、标题党问题突出”被多次约谈整改。
隔年,头条又被曝在二三线城市大量刊登违法医药广告。
被央视点名批评。
此前,张一鸣接受媒体采访曾说过,“企业都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做对社会有益而不是有害的事。”
可能对“有害”和“有益”的界限,张一鸣没有算得太深入,还是喜欢在危险的边缘试探。
在被网信办约谈四次后,今日头条2018年对外祭出一套新价值观:
正直向善、科技创新、创造价值、担当责任和合作共赢。
不过,这套价值观很难让网友赞同啊。
“看头条就是在垃圾里找新闻。”
“中国一半傻子在抖音。”
……
网友吐槽,被头条SLOGAN“你关心的,才是头条”吸引进去看新闻,结果发现里面充斥千篇一律的标题党猎奇网文还夹杂着一堆商品推广,看到自己居然被贴上关心这种新闻的标签,感觉脸都打肿了。
这和字节的产品逻辑有关。
“头条用算法理解人性,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筛选出用户喜好的内容。”
抖音也是参照这个原理设计,它的页面就是完全的沉浸式结构设计。15秒短视频,一个接一个刷,回过神来,往往小半天过去了。
这种投其所好的信息分发模式,带来肉眼可见的“量的成功”——2021年抖音日活用户达6亿,30分钟以上用户使用时长占比达到35%。
罗振宇曾评论字节系产品是“母爱逻辑”产品,用户喜欢什么就推荐什么。不会教用户克制、自律。而是全力满足你自己的内容阅读需求。”
可以说,对于如何捉住用户更多的时间,早在设计产品之初,张一鸣就在心中算好账。
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由增量市场转入存量市场,抢占下沉市场势在必行。
张一鸣将手上这两款最热门的APP,重新包装,推出新版本。
光头条就有三个版本。
普通版就是最初的版本。
另外一个是极速版,主要针对18岁以下、46岁以上人群。
这个群体的画像是,白天刷手机的行为很多,终端价格普遍低于2000元,对现金奖励、社交推荐、打发时间、实物触感等等相对敏感。
张一鸣快准狠锁定这块用户,上线了看广告赚金币的功能,快速拉新、裂变。
例如点击一个广告推送就送用户100金币,做满当天任务,加上签到,四五天左右可以赚个两三块。老用户推荐新用户,有更高的现金奖励。
羊毛出在羊身上,广告每点击一次,头条就从广告费里分给用户几分钱,大头保住了,广告点击量也上来了,数据也好看。
此外,头条还有一个Pro版,主攻对广告敏感人群,上线“1元去广告”功能,即付费1元可享受没有广告的客户端。
张一鸣把不同的用户放到不同的坑,尽其所有计算他们。
他自己崇尚延迟满足,但努力地让大家提前满足。
04
头条是颠覆性的,它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方式。
它的运转核心是一套由代码搭建成的算法,通过内容算法推荐、机器学习来取代人工编辑,最大限度将内容匹配给合适的用户。
头条的成功,坚定了张一鸣对算法的信心,坚定了资本为他充值的信心,2014年那会,头条拿到一亿美元融资。
结果引来纸媒的一片声讨。
一亿美元触碰到纸媒脆弱已久的神经,“辛苦搞原创的没钱,搬搬新闻的赚得盆满钵满?”
忍不下去了。
广州日报首先发难,一纸诉书到跟前,两天后,新京报一篇《“今日头条”,是谁的“头条”》点名道姓,直指头条版权问题。紧接着搜狐起诉头条,索赔1100万元。
随后国家版权局介入调查。
张一鸣,懵了。
他对头条的定义一向是信息分发平台,在商业模式设计初时,从未将版权问题当做成本考虑进去。
头条到底有没有侵权,或许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场利益之争,诉求方可以有机会坐下来聊一下流量变现的商业合作。
张一鸣觉得自己替行业背了黑锅,成为纸媒们的出气口。
不过有所收获的是,在风险规避这块长了点记性。后来靠信息流广告,营收一路飙升,2020年狂揽2366亿。
很快字节孵化了一批产品,活成了“APP工厂”: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幸福里、飞聊、激萌、图虫、飞书……
最终在头条之外,抖音蹦跶得最高,现在抖音国内和海外两大业务,业界给出的估值分别达:
1000亿、3000亿。
单位是美元。
而字节系能够快速崛起,在老金看来,除了用算法绑住客户,还在于拿捏住了对手。
不同于TMD其他两家和BAT的暧昧关系,滴滴是阿里的人、百度的技术、腾讯的钱,它都要;美团拿了阿里的钱,转投腾讯阵营,还要多情说一句,“腾讯是朋友,阿里是对手”。
张一鸣闷着头自己干。
一来还不到差钱的时候,二来,他有自己的处世之道。
抖音拓客阶段,微博卖力帮忙吆喝,鼓励用户玩抖音,张一鸣拍拍好兄弟的肩膀,夸它讲义气。转头发力社交生态,上线和微博定位相同的产品——“微头条”,两家关系急转直下,互相封锁对方。
2018年5月,张一鸣发圈开撕腾讯,“微信的借口封杀,微视的抄袭搬运,挡不住抖音的步伐。”马化腾随后留言回复:“可以理解为诽谤。”网友评论,“都是出来接客,谁也别说谁。”
2019年,抖音美好奇妙夜盛典,天猫还是独家冠名商,淘宝还能通过抖音的橱窗导流。
2020年初,抖音刚和淘宝刚签订年度框架,后脚直播间卖货就封锁第三方平台外链,反插阿里一刀。
出来混的,该争要争,无可厚非。
作为一个技术宅,张一鸣能自如应对这些弯弯绕绕,不外乎是在算法的逻辑里寻得对外的最优解。
05
精于运算的张一鸣,用短短9年时间,让字节成为互联网的新“巨兽”,他也从一介无名的创业者,蜕变为互联网老鸟们都感到害怕的年轻人。
今年,字节接连在海外市场受挫,又遇国内双减,裁员滚滚,在教育版块的布局也打了水漂。
市场和用户都在围观,这位互联网新贵,还能用“算法”玩出什么花样。
万万没想到,年仅38岁的张一鸣宣布退休了,隐入幕后。
想起11年前,张一鸣创业的第一站是九九房,11年后,他招兵买马重金砸回房地产,老金感慨,也许地产才是这位互联网首富的心头好。
只不过这一回,他的独门绝技肯定不顶事了,房地产不相信算法。如果非要信,那也只信:
人算不如天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