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生态,就必然要和周围的人物环境发生联系。所以,越是在企业里有标杆性的牛人,越有可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因为他可以盘活整个业务链。
我们把这些人统称为“枢纽”,意思是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好比社交网络里“大V”的作用。他称不上一呼百应,但至少是支顶梁之柱。
拥有大V是企业建立人才生态的第一步,而反过来想,如果大V离开企业,岂不就摧毁了人才生态?是的,所以才有“外行管家,房倒屋塌”的说法。
从这一点来说,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华为做得非常出色,作为中国最早将“人才”作为战略性资源的企业,其人才生态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CEO任正非曾在接受访谈时透露,为了应对美国“实体清单”带来的打压,华为还曾招募了数千名博士、教授、专家等,还有很多少年天才,这其中很多来自企业外部。
任正非说:“华为的成功,从很大意义上讲就是‘人才’的成功”。因此,我们认为一个企业要想搭建人才生态,应该从拥有一个或数个“大V”入手。
而“大V”怎么来?首先要有自己的核心优势资源,形成“资源洼地”;其次用资源吸引高质量人才,将其成就为“大V”;最后形成多物种并存、跨边界合作的“人才生态”!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格外注重人才,他认为,除了内部“大V”的带动外,对企业外部“大V”的引进也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能超越内部。
他总结了外部“大V”的两个特点,一是有广阔的行业视野,二是有较好的专业背景。“没有他们,联想是做不了大事的,更不可能实现愿景。”
眼下有很多企业手握着数个甚至数十个项目资源,他们将这些项目通过小鱼儿网众包出去,和平台大V形成需求“合伙制”,再以极低的成本获得项目的解决方案。
我们说,这是通过外部人才提升了线上服务能力,因为这些企业有丰富的项目资源,利用这些资源,企业开启了悬赏招募人才的“通告”,从而得以与高质量人才进行“合伙”。
此方式要远比传统激励方式高明,因为一旦内部员工技术匮乏或是不尽全力,企业的激励成本就要打水漂。奖励少,员工感觉不值得;奖励多,企业认为不划算,结果还不一定满意。
而外部就不一样,例如入驻小鱼儿网的企业如果在其人才生态中有大V的存在,他们就可以视情况而接单,在“平台+创客”的合作模式下与企业实现共赢。
总结起来就是:企业决定“资源洼地”,大V决定“人才生态”,两者结合最终产生“市场收益”。
说一个例子简单明了。在家电领域颇有成就的海尔,手中握有很多研究项目和理论成果,为了“化虚为实”,海尔通过HOPE2.0平台吸纳了全球众多高精尖技术大V。
之后,天樽空调、智慧烤箱、匀冷冰箱、水晶洗衣机等智能家电经这些大V之手先后问世,曾经的资源最终转化为改变人们现实生活的“成品”。
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企业最大的商业模式就是打造商业生态,最大的战略就是生态战略,生态战略的落地要有人才生态的支撑,进而为发展广纳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