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产业的发展壮大与配套运力的严重短缺已经形成了一股难以调和的对攻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即时配送订单量已达 182.80 亿单,其中餐饮外卖订单所占比重高达 70%。
消费习惯的日渐养成,即时配送需求的不断扩大,都对即时配送产业的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根据人口统计数据,我国适龄劳动人口现已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即时配送产业或将出现运力缺口。
为此,国内美团、京东、阿里、行深智能、智行者等企业纷纷试水无人配送赛道,以期早日实现运力补充,抢占市场先机。
近日,美团自研的新一代具备 L4 级自动驾驶能力的无人配送车 —— 魔袋 20,便在北京顺义正式落地运营。
美团首席科学家、智慧交通部负责人夏华夏表示,“新一代无人配送车是基于美团配送业务场景需求,面向室外全场景推出的低速即时配送的最新解决方案。该车的发布标志着美团无人配送自研产品开始拥有标准化量产能力。未来,美团无人配送车将持续与骑手形成协同,让服务运行得更高效,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无人配送
事实上,无人配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早在四、五年前,国内一众电商及物流巨头就已经开始纷纷试水无人配送,期望为自己的商业帝国打造一个完整的智慧物流生态。
2016 年,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所研发的末端配送机器人小 G,在其杭州总部展开送货测试。京东也紧随其后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无人配送车进入路测阶段。
只是,受制造成本、政策管制、技术等现实条件的桎梏,当时的无人配送设备只能在室内或园区等封闭或半封闭的场景中运行,根本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运力补充。
而当时间来到 2021 年,情况似乎已有所不同,无人配送已然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
天时
眼下,智能驾驶赛道正热,资本涌入,越来越多的新玩家进场,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正谋求转型的传统车企,都在带动整个汽车产业链往智能化的未来大步迈进。
供应链体系的成熟,不仅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有效满足无人配送车的制造需求,还能进一步通过标准化、系统化、规模化的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摊薄单位研发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地利
与此同时,政府方面也在持续加大对自动驾驶产业的扶持力度,今年以来自动驾驶已经相继迎来《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多个立法信号。
具体到无人配送,其作为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过程中衍生的垂直行业,无人配送车辆上路的合法性也已纳入政府的探讨范围。
去年年底,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专班牵头组织了美团、京东、新石器等企业,围绕无人配送车的设备性能、运行范围及运营模式、安全保障等进行深入讨论,为无人配送车上路安全运营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目前,无人配送车上路合法性的有关规定已经被纳入北京的相关政策体系中。
近日,北京市设立了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并发布了《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鼓励政策先行区制定无人配送车产品应用标准和管理办法,研究适用于无人配送车上路行驶的通行规则和交通管理模式,给予相应路权,建立无人配送车运行安全监管体系,解决无人配送车路权和上路管理问题,以推进和培育面向未来的 "无人经济" 新业态。
美团、京东物流、智行者等企业被列为该政策先行区的首批成员单位。
人和
不过,相比产业链、政策等配套设施,市场需求和利益或许才是助推产业发展的永恒驱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快递、外卖等线上消费的增长势头强劲。艾瑞咨询的调查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餐饮外卖产业规模为 6536 亿元,相比 2018 年增长了 39.3%。
与之相对应的是,人们对末端配送的需求与日俱增。
美团 2020 年的财报显示,该平台的餐饮外卖业务全年交易笔数高达 101 亿笔,日均交易笔数为 2770 万笔,全年为此共支出骑手成本 487 亿元。
再加上疫情、适龄劳动人口日趋下降等因素的刺激和影响,无需配备安全员随行的、具备 L4 级自动驾驶能力的无人配送车,已然成了应对劳动缺口、填补无接触配送等特殊场景的需求空白的重要工具。
至此,当前的无人配送相关产业发展已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美团的无人配送业务也借由此境孕育而生、成长壮大。
去年疫情期间,美团启动无人配送防疫助力计划,针对北京顺义社区的配送需求,围绕美团买菜顺义服务站点,配备了首批无人配送车,率先在北京实现落地。
据了解,这也是美团无人配送车在室内、园区真实订单落地后,首次在公开道路进行实际订单的配送。
目前,美团无人配送服务在顺义配送范围已拓展到 20 多个小区,累计配送 3.5 余万订单,自动驾驶里程已积累了近30 万公里。
即将规模化落地的美团无人配送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无人配送产业所吸引的自然不止美团一家,目前许多互联网、物流巨头以及一些自动驾驶初创公司都在抢滩无人配送。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研究报告指出,当前无人配送赛道上的玩家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以京东、美团、顺丰等为代表的自带物流配送业务的企业。它们通常会采用自研、合作双管齐下的方式进行产品研发,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业务场景进行测试和技术优化,以期通过发展无人配送实现降本增效;
第二类玩家,则是以自动驾驶技术切入市场的初创公司,如新石器、智行者等。它们的目标通常是希望通过低速载物的应用场景,实现自动驾驶的快速商业化。
正如该研究报告所言,归属于第一类玩家的美团,现阶段主要通过自研、投资、合作、建立开放平台等方式拓展其无人配送的商业版图。
其中,美团主要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实现面向室内、半封闭园区等末端场景的落地应用。
至于对无人配送要求最高的公开道路场景,美团的选择是:自产研发具备 L4 级自动驾驶能力的无人配送车,实现室外配送场景的全覆盖。
其在生活服务领域的运营、数据、技术等长期积累,正是美团做出这一选择的底气所在:
亿级的用户流量、千万级的日订单量、多元的应用场景,不仅将为美团的无人配送提供规模化落地的场景,也能为其提供丰富的数据养料,反哺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
基于此前积累的生活服务数据、高度成熟的调度系统、数据安全体系等全面的落地技术,可以为无人配送业务的运转提供系统性的支持;
互联网属性的美团有着强大的落地运营能力,可以为配送场景的选择、外卖商家的打通、地产客户的连接、无人配送车的维保等各方面提供全面的支持。
通过与现有复杂配送流程的结合,美团可以形成包括快速分发订单的交易平台、基于大数据优化的调度系统、利用自动驾驶技术构建的物流路网、多种人机协同的末端配送模式、形式多样的智能配送终端等在内的无人配送整体解决方案。
而美团此次发布的新一代无人配送车,作为其智能配送终端之一,无疑是这一整体解决方案的其中一块重要拼图。
据了解,迭代后的魔袋 20,相比第一代,不仅在性能上表现得更为智能、稳定、安全,载重量和续航里程也都有所增长。
具体来看,美团新一代无人配送车:
共搭载了 3 个激光雷达、19 个摄像头、2 个毫米波雷达、9 个超声波雷达,可实现 5cm-150m 范围内的障碍物识别、360 度无死角的实时感知,自动驾驶感知能力更为卓越;
不仅参考使用了汽车行业标准,增加了围绕车辆数字化、线控能力、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硬件设置,同时还经受住了整车性能试验、整车综合耐久试验、低温寒区环境适应性试验等测试,性能更加稳定;
从设计安全等五个维度,搭建了覆盖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处置全流程安全体系,能在 150 米外感应到障碍物并自动减速;
装载量为 150kg,容积近540L,单程配送单量可达 10 单;
城市道路续航里程为 120km,为了保障安全,时速控制在最高 20km/h,但实际可达 45km/h。
据称,魔袋 20 已初步具备了量产能力,这为美团后续的无人配送车规模化落地奠定了基础。
未来三年内,美团计划落地万台无人配送车,将服务范围从北京拓展至上海、深圳等地,实现外卖、买菜、闪购等多场景、全天候、多城市的片区规模化落地。
结语
在此前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美团 CEO 王兴曾表示,美团虽然是从软件起家,但其业务发展不仅需要软件,还需要硬件。而这也是美团近年持续投资无人配送领域的原因。
他认为,在包括机器人在内的各种先进技术的驱动下,生活服务领域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还有巨大潜力。
日前,美团发布公告称,将通过发行可转债和配售股份筹集近100 亿美元,以发展自动送货车、无人机送货等前沿技术项目。
未来,规模化的无人配送场景全覆盖,将进一步赋能美团的生活服务主营业务。
不过,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讲,要推动无人配送的发展还需进一步打造良好的商业环境,为开发团队或公司提供更为清晰的方向,为技术的发展提供土壤。
美团显然深谙此理,此前即已搭建了无人配送开放平台,邀请包括技术、整车、硬件、运营等无人配送场景上下游的伙伴加入,共建产业生态。
可以预见的是,这一平台将有望成长为培育无人驾驶技术商业生态的沃土,进一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与壮大,最终实现“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 美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