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交互设计的本质是对行为的设计。交互设计的五要素分别是:用户、场景、目的、媒介、行为。本文作者围绕场景这一要素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辛向阳教授提出:交互设计的本质是对行为的设计。交互设计的五要素分别是:用户、场景、目的、媒介、行为。详情请查看文章《交互设计的本质》。
我们用互联网语言翻译一下,产品(交互)设计五要素是:用户,场景,需求(目的),产品(媒介),行为。产品(交互)设计就是研究“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情况下,想做什么事情。并且是通过什么,如何做的”。我们会用5篇文章分别对五要素进行介绍。
上篇文章介绍了《体验设计五要素之一|用户》。这是“产品设计五要素”的第2篇:场景。
一、外科医生的场景共情力
罗胖在今年的跨年演讲中讲了一个关于场景的故事。有一位朋友在大医院实习的时候,导师是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一次他们师生俩一起做一台胃部手术,病人是一位年轻女孩。
手术做得非常漂亮,肿瘤被完美地切除了,他们又仔细地清扫了一遍周围的淋巴结,这个病人的手术效果大概率会很好。按常理,手术到结尾,一般都是助手来缝合,因为这不是关键环节,可以让年轻医生练练手。
但是,这次,当年轻医生准备动手缝合的时候,老师拦住了他。老师说:“这次我来。人家姑娘年轻,可别让伤疤太显眼。”
当时,这位年轻医生心里就暗叹一声:这次我才知道什么叫名医。
原来名医比拼的不仅是技术;不是别的大夫10秒能缝好,他8秒就可以;不是别人能缝一个百鸟朝凤,他能缝一个狮子滚绣球。名医比拼的原来还有另一种能力。他能体会到一个和医院手术室八竿子打不着,但是对病人很重要的场景:这个病人不仅要活命,而且,在未来,她是要穿比基尼在沙滩上拍照的呀!
请你琢磨一下,这样的场景共情力难道不是成为名医的原因之一吗?有这样的共情能力,医生就能在每一个细节上,取得病人的信任,信任能让病人更加配合治疗方案,这本身就是提高治疗效果、实现治疗目标的最重要的前提。
同样的,如果做产品设计能有这样的场景共情能力,真正的把自己放到用户最真实的物理空间和心理情景中去,这样的产品一定是有温度的,也一定会赢得用户的信任。
二、什么是场景?
假如让你列举一下你自己一般会在一天当中的哪些时间段打开微信,此时的你就是用户,你可能会列举出如下一些时间段:
A1上班路上;A2中午吃饭休息时间;A3晚上睡觉前。
不同的时间段使用微信的场所一般是不一样的,又可以列举出来:
B1在洗手间;B2在公交车或者地铁上;B3在办公位上或公共休息区。
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打开微信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还可以列举出来:
C1刷朋友圈;C2看订阅号的最新内容;C3看看各个群有没有感兴趣的内容。
通过上面的举例不难看出,场景其实就是Who + When + Where + What,即什么人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做什么事情。
基于以上分析,得到用户场景分析的4个维度:用户,时间,地点,任务。用户是场景的主体,在第一篇已经详细讲过这里不再展开。而任务就是用户目标,或者说叫需求,我们会在第三篇展开讲。所以一般情况下,描述场景就是要讲清楚什么时间和什么地方。但这就够了吗?文章开头的故事告诉我们,场景不是冷冰冰的物理描述,而是有用户的感情和情绪的。
场景=场+景
场:是物理角度的“时间和空间”。景:是心理角度的“情景和情绪”。
场景其实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场和景。“场”是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个场就是时间加空间。用户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停留和消费,如果一个人不能在某个空间去停留、消费,这个场就是不存在的。
“景”是什么意思?景就是情景和情绪。当用户停留在这个空间的时间里,要有情景和互动让用户的情绪触发,并且裹挟用户的意见,这就是场景。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花钱消费产品,其实是在消费场景。
比如说,早餐怎么吃?是自己对付一下,还是摆好盘、拍照晒朋友圈?这就是不同的场景。拍照晒图寄托着用户炫耀情感。
中午饭怎么吃?你自己带便当,一边看网剧一边吃,这是一个场景;几个同事一起叫便当,在会议室里边吃边聊,这是一个场景;几个同事一起出去吃,然后AA制结账,这是一个场景;中午请客户吃饭,这是一个场景;中午情侣约会也是一个场景。
接着再说晚餐。回家吃是一个场景,在单位加班叫外卖是一个场景,朋友聚会是一个场景,恋人约会是一个场景,请客户吃饭是一个场景,求人办事要摆排场是另外一个场景…
所以脑补一下,你会发现在不同的场景下,发生的消费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掺杂的情感和情绪也千差万别。
三、场景在产品设计中的价值
1. 更好理解用户
场景分析帮助我们更深入的剖析用户,洞察用户底层的心理需求,与用户达到共情。
「用户分析」从场景的角度分析用户的画像和行为习惯,会更加具体和形象。
「洞悉心理」更好的体察用户深层次的心理诉求,避免心口不一。
「达到共情」设身处地变成用户,站在用户的立场考虑问题。
2. 帮助分析需求
场景可以帮助挖掘需求的完整性、判读需求是否准确及梳理需求优先级。
「完整性」深刻理解产品需求,让产品功能更全面,挖掘产品的新机会或者产品的新功能。
「准确性」让需求分析准确,辨别需求真伪。
「优先级」考虑用户如何使用产品,帮助理清强弱场景,帮助理清强弱需求
3. 利于团队协作
场景可以帮助团队增强同理心、更好的理解需求及提升产品设计的参与度。
「易理解」让团队对产品的理解更简单、具体(对于理论以及长篇大论的需求文章来说,人们更能记住故事发生的场景,通过简短但是详尽的故事描述)
「同理心」让团队进入用户视角看产品设计,而不是产品单方面的猜测。
「参与度」用户场景是协作设计工具,期望所有项目利益相关者参与产品需求和设计的
4. 指导产品设计
场景可以知道优化现有体验、发现新的机会点以及精细设计。
「优化现有」:突破用户原有的解决方案:意即在当下的场景下,用户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用户原有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我们是否有机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呢(效率或者更好的体验)?
「机会挖掘」:发现场景的连续性,发现行动中的不连续性。通过成组的动作进行预期:比如复制 – 粘贴;分享 – 朋友圈等;
「精细设计」:从面对所有人转向用户分层精细化设计,打造竞争优势
四、如何定义准确的场景
在制定或调整需求时,必须对产品场景进行准确的定义。
场景的准确定义必须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真实性」:场景是用户使用功能真实存在的,即用户真的如此使用,不是个人凭空造出来的一个假的场景;
「代表性」:场景要代表大部分的用户场景。如果你定义的场景,实际只有几个用户在如此使用,那这个场景就没有代表性,围绕此类场景的ROI会很低;
「多样性」:用户场景不只一个,要将用户的主场景、重点场景都要定义出来。通过这些场景的评测可以代表这个产品的质量;
那么有哪些方法和途径来定义场景呢?
方法一:收集用户反馈
找到某功能的用户反馈内容,挨个进行内容查看。此方法是了解真实用户的一种方法。通过用户反馈的问题来窥探用户的使用场景及操作方法。以及目前功能都存在哪些问题。设计的用户场景在评测执行后是否可以暴露这些问题。
方法二:形成用户画像
通过用户的各种信息进行聚类,综合分析出当前功能用户的特点。通过特点来猜测用户使用当前功能的动机及需求。此方法可以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但是对个人分析处理信息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时对公司的数据储备也有较高的要求。
方法三:用户行为分析
大部分的软件会记录用户使用软件的一些操作行为或者内容数据。可以找产品寻找到这些数据,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来找到用户使用软件的场景有哪些。但是这要求之前已经记录了相关信息。
方法四:用户访谈
关键词: 体验设计五要素之二|场景 交互设计的本质 交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