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女性乘客称自己搭乘嘀嗒顺风车,由于进京检查站需出示核酸证明,但司机检测结果无法显示,因此要求乘客向检查人员谎称两人一同做了核酸,乘客拒绝配合,最后竟被司机强行驱逐下车并丢在高速应急车道。而且事后第二天平台仍然扣取了顺风车产生的费用,并且在多次与平台联系后才得以解决。
据了解,嘀嗒出行已然不是第一次爆出安全事故了,近年网约车安全问题频出,这个行业到底怎么了?
上市“圈钱”,背后隐忧重重
据嘀嗒出行财报显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其顺风车业务交易总额分别为7亿元、19亿元和85亿元,2018年和2019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71.4%和347.4%。嘀嗒出行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顺风车平台。
虽然嘀嗒出行起点十分耀眼,但收入结构单一以及受安全事故的影响,加之市场和用户对于顺风车接受程度较为低迷,这也成为了主打顺风车业务的嘀嗒出行的一大隐忧,深深影响着其营收和公司的发展。
财报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嘀嗒出行服务成本支出分别为4867.9万元、1.19亿元、1.31亿元,呈逐年攀升态势。
嘀嗒出行隐忧不止于此,公开资料显示,自成立以来共拿到了四轮融资,但是除去2018年最后一次融资后,再也没有融资入账了。一边是成本的上涨,一边是拿不到融资,可想而知,嘀嗒出行处于了隐忧重重的局势下。
江湖老刘认为,目前,国内顺风车市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服务成本上涨、单一的业务模式、市场蛋糕小,这也使得过度依赖顺风车业务的嘀嗒出行,在盈利能力上也失去了竞争力。
安全事故频发,信誉度何在
顺风车频繁的安全事故,至今还能拨动着外界对其敏感的心弦。近几年,嘀嗒出行也不是一次两次被爆出来了。
由于顺风车司机多为私家车主,因而监管存在一定的限制。摄像头、语音监控等安全措施的开展有一定难度,所以顺风车就成为安全事故的重灾区。
有报道曾指出,嘀嗒平台司机审核不严,只要提供证件和车辆招聘就可以帮忙注册,车型不符、驾龄不够、车辆所有人与驾驶人不一致等问题都能置之不理,仅花300块钱就能通过中介注册该平台顺风车司机。
2019年1月,有乘客因为拒绝了嘀嗒出行司机的无理加价要求,因而发生争吵和推搡,在争执过程中被司机用砍刀砍伤手指。除了伤人,许多司机还对乘客进行了猥亵。近几年间,多地多民司机被爆出对同行女性乘客进行不同程度的猥亵行为,让人不寒而栗。2021年8月,甚至发生了嘀嗒顺风车司机持棍威胁女乘客事件,只因乘客需要临时修改目的地。
江湖老刘认为,由于缺乏管理平台乱象不断,存在着巨大隐患,多方发生的顺风车安全事故让用户对其的安全性有待考察。一味地发生此类事件,只会将用户越推越远,得不偿失。
能否重拾用户信心,未来之路何走
随着互联网模式代替线下运营之后,前几年顺风车到了“野蛮”扩张阶段,对顺风车和网约车的定义和监管一直存在着争议。
频发的安全事件,值得我们留心,企业更应该引以为戒。无论是对车辆的监控,还是对司机的培训,以及对乘客安全的保护,都是网约车应尽的义务,甚至可以说是必须得做到的。
江湖老刘认为,目前看来,规范发展下的市场,还是会被看好的。随着顺风车产业的发展,企业整改、监管出手、法律法规的规范、安全风险的监控都应该进一步加强,才能使整个行业趋于规范化、合理化发展。
不管是企业内部建设与规范,还是外部竞争与监管制约,嘀嗒出行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脚踏实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