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随着我国数字疗法的商业模式日渐清晰,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热潮。但谁为数字疗法买单?成为了行业中创新企业的首要难题。
如今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导致医疗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截止2021年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高达3亿,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带给了患者、家庭乃至整个医疗系统长久的阵痛和经济负担。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行业也开始从多个角度切入慢病管理,从而缓解慢病诊疗的严峻形式。
2022年2月,海南省发布了《海南省数字健康“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中有提到为了进一步满足居民包括慢性病等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需求,将“数字疗法”写入省级规划,这也是数字疗法首次被列入省级规划,引发了行业强烈关注。数字疗法俨然已经成为了防治慢性病和缓解慢性病疼痛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数字疗法的商业模式日渐清晰,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热潮。
但谁为数字疗法买单?成为了行业中创新企业的首要难题。
数字疗法与数字医疗有本质区别,
支付机制成首要难题
数字疗法最早的概念是在2013年由美国数字化健康管理机构Omada Health提出,这一医疗科技新概念传到国内,立马受到了大量资本的青睐。
数字疗法的权威定义是:由软件程序驱动,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干预方案,用以治疗、管理或预防疾病。通俗来讲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病情预测和健康管理。
其实很多人都会把数字医疗和数字疗法混为一谈,但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从出发点来看,数字医疗是具有循证依据基础的,适用于医疗流程的技术、平台或者是产品。而数字疗法的核心功能是由软件驱动,服务的对象更聚焦于患者。从产业链来看,数字疗法行业产业链是数字医疗产业链的一个分支,涉及到了软件制造商、药品器械、保险公司合作等。
数字疗法的用途和种类有多种,但核心的用途主要有预防疾病、管理疾病、预防改善健康功能三大类。当然数字疗法可以单独使用,作为第三方认可的医疗保健服务,也可以和药物、护理、医疗器械配合使用。
如今数字疗法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覆盖到了软件硬件设备制造商、药品器械生产商、医疗机构的护理服务、以及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开发等等。而数字疗法的产品主要以大量基础数字技术为基础,涉及到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VR技术、无线设备、硬件传感器和软件传感等。列如慢病管理类器械提供商爱奥乐,利用了人工智能,研发了血糖血压的数据采集的数字疗法产品,具备快速测量、数据稳定精准、自带多种传输等多个功能,可让患者通过科学规范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更加有效的管理自己的健康情况。
2019年国内互联网慢病行业规模700亿,潜在规模3000亿。庞大的市场规模也带动了数字疗法的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如今打有“数字疗法”标签的企业共有81家,多集中在2014年到2018年之间成立,且融资轮次其中在C轮之前,但目前国内的数字疗法仍处于探索阶段。
部分数字疗法公司相关信息
如今国内数字疗法企业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第一:肿瘤治疗领域,但目前在肿瘤治疗领域并未形成全面的竞争态势,数字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还比较狭窄,需要更加成熟的技术和临床数据。第二:慢病治疗领域,国内外数字疗法企业竞逐最多的赛道之一,入局相对简单,技术成熟。第三:精神疾病治疗领域,数字疗法如今也成为了各类精神疾病的突破口。第四:其他治疗领域,比如眼科疾病和皮肤病,但因为赛道玩家较少,略显冷清。在主要产品方面,大多数企业主要涉及探索慢病管理、随访系统、互联网诊疗平台、移动医疗硬件等业务。
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数字疗法的发展也面临多方面问题。第一,数字疗法比较于一般的健康护理产品,软件研发和公司运营成本更高。以医疗数据为例,数字疗法对病患的早筛和产品设计需要大量的医疗数据作为支持,比如海外的Marpai Health就花费了5000万美元搭建了数据处理智能平台,这需要极大的运营和投入成本。第二,数字疗法的产品比较复杂,需要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在2022年3月7日和9日,药监局陆续发布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相关文件,但国内在数字疗法的监管上,依旧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注册拿证的过程漫长等问题急需解决。第三,数字疗法的准确性并不能完全替代医生,因为数字疗法必须按照循证医学来处理,这意味着其必须有医生来控制方向,结合医学的循证原理来指导并干预病人的具体行为。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支付机制有待完善。数字疗法的产品以及护理体验由谁来买单,是用户本身还是保险公司或是平台本身?这些问题也需要时间来慢慢摸索。
数字疗法和保险创新的有机融合
2020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的通知》,引导国内的健康险市场向管理式健康险迈进。在大背景下,多家保险公司开始尝试数字疗法和保险产品的有机融合,探索“保险+健康管理”数字化的商业模式。
而数字疗法和保险产品能够进行融合创新,很大基础上是商保与数字疗法能够天然契合,契合的原因主要以下几点。第一,由于医疗行业的严谨性,数字疗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概念,在国内是具有风险的,而作为保险公司是要对风险兜底,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定价,这也是保险公司的核心职能。第二,数字疗法能够为国内的医疗保险支付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推动保险的数字化建设,实现精准服务,帮助保险公司实现控费需求。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可以结合建立新的商业体系。
那么数字疗法如何与保险进行融合创新?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构建“预防式医疗”闭环
构建“预防式医疗”闭环简而言之就是由保险为医疗提供支付和管理,由医疗为保险导流和交互。“预防式医疗”有两大闭环,分别是内循环和外循环。
内循环是指:由早筛开始,引起轻症人群的焦虑,销售早期干预服务或慢病管理。然后通过慢病管理中获得客户相关健康数据。外循环是指:干预之后,用户的健康状况得不到改善或者加重,再进行保险兜底,推荐相关的慢病保险。
“预防式医疗”闭环的构建,有利于保险和数字疗法形成正向的激励循环。数字疗法在其中起到了让用户从“管理式医疗”过渡到“预防式医疗”的作用,通过数字化的筛选和干预,让慢病用户体验更精细的诊断和干预服务,然后再通过保险实现支付闭环。
扩大核保依据范围
传统的核保手段一般依赖于体检,包括血检和尿检等。随着数字化被大众更广泛的认可,核保的手段也在更新迭代。通过智能设备采集患者的声音、脑电波、眼动,成为新的核保依据。
2021年苹果手表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批准,用来识别心率以及心房颤动。那么在不久的未来,基于移动网络智能设备的数字疗法在极有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核保手段,而不再只有“线下体检”的方式。
数据支持下的多层次服务
数字疗法下的保险产品设计都是基于大量患者的相关健康数据,保险公司积累了大量的保单数据,可以提供给数字疗法,而反过来数字疗法下的产品也弥补了保险的服务短板,可以进一步为客户提供深层次的服务。同时数字疗法产品所处理的是患者健康相关的数据,数据的保护和维护是极为重要的。
当然数字疗法和保险的融合也面临着困难,首先我国数字疗法仍处于探索阶段,一直到2020年国内才批准了首个数字疗法Ⅱ类医疗器械,虽说已经有数字疗法的保险产品问世,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商业体系。数字疗法主要瞄准的是传统保险忽视或是覆盖能力不足的领域,比如说保险服务空白、未保障到的病种范围等,但覆盖的前提是需要技术、监管、上下游产业链相对完善的商业体系的支持,所以数字疗法想要取得保险行业和市场更广泛认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次数字疗法不断更新迭代的产品属性也是审批监管的难点,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疗法下的保险产品的算法也会发生变化,经过迭代后的保险产品是否需要审核?审核的周期多久?通过怎样的方式审核?这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未来商保是数字疗法的首要支付方
数字疗法的支付方是多元的,可以是个人用户、医保、B端客户,保险公司。但目前来看在数字疗法潜在的支付方式中,商保无疑是最合适,也是行动最快,且已经有多个相关合作项目实施落地的。
首先我们看国外保险公司引入数字疗法的具体案例。
SOMPO推出眼球追踪技术的认知健康解决方案
日本的头部保险公司SOMPO在2019年与数字健康平台Neurotrack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和完善阿尔兹海默症测试的数字疗法服务产品,为所有客户提供一种使用眼球追踪技术的认知健康解决方案。
该服务提供了一套已被临床研究验证的认知评估,包括使用眼球追踪技术的认知测量。该服务还向用户询问有关六个生活方式领域的问题:饮食、锻炼、睡眠、放松(压力管理)、大脑训练和社交参与从而改善用户的特定生活方式。同时所有的服务都是通过一个移动应用程序来实现的,用户可以使用应用程序的建议来改善他们的日常行为,结合经过验证的建议,逐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从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发现到有针对性地改善大脑健康,都是用智能化解决方案实现。
SOMPO还推出一款“微笑安全保险”,为轻度阿尔兹海默患者提供一次性痴呆早期支付,可以和移动应用程序里的服务配合使用。
联合医疗保健推出虚拟物理治疗计划
2022年年初,联合医疗保健与数字治疗初创公司Kaia Health合作推出了一款针对客户的虚拟物理治疗计划,改善人体肌肉骨骼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参与虚拟物理治疗计划的客户,可以在应用程序上进行数字疗法的物理治疗(PT)练习,程序会进行智能化的动作反馈,还可以通过电话或应用内聊天功能获得专业人士的一对一健康指导。个性化健康指导和与医疗提供商合作的组合,让客户享受比传统护理更好的效果。
同时虚拟物理治疗有助于减轻保险公司的长期支出,减轻客户的护理治疗成本。
我们再看国内保险公司引入数字疗法产品的案例。2021年10月,众安保险推出专为中老年人群定制的“脑无忧认知症防护险”,该产品引入海外有效的BBRT认知症自助训练数字疗法,通过商业保险整合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服务。2021年妙健康与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合作,推出创新型保险产品“控压卫”,这是一款高血压住院的医疗保险。此外大家人寿和民生银行合作,将数字疗法筛查工具嵌入,为数万名老人开展“在线脑健康筛选”等。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将数字疗法的方案引入到保险产品中来,可以实现对慢病用户的精准管理,长期数据追踪,还可以重构新的保险产品,保单扩大范围等等。
同时数字疗法与保险创新未来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因为我国的商业健康险规模大,健康险市场正向管理式健康险迈进,在未来数字疗法或许可以成为非标体健康险的重要抓手,健康管理服务也将成为保险产品发展下的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