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成功学视频火热的今天,为何还有人坚持看厚厚的经管书?

时间:2022-04-23 09:51:07       来源:腾讯网

随着互联网发展和技术更新迭代越来越快,我们生活也被贴上了“火速变化”的标签,“车马慢、邮件慢”已然成为一种历史景观,不得不从日新月异的时代中退场。

但越是在充满变动的时期,年轻人对改善自身处境的渴望就越发强烈,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职场道路的探索上:在彼我竞争激烈中,年轻人更期望能找到一方应许之地,寻找纾困之法;与此同时,知识正被解构为碎片化的形式漫天飞舞。

迷茫的求知者看似拥有丰富的选项—— “做到这几点就能实现事业的成功”、“十分钟,让你成为好的管理者”,这些碎片化的“干货”和成功学课程频繁地出现在直播、短视频等平台上。

知识焦虑、信息过载,年轻人对“短平快”内容的追逐也愈演愈烈:电视剧要开八倍速,电影习惯看“cut”,大部头书籍来个“5分钟解说”即可标注上“已读”。在这些信息里,职业的成功、创业的路径、漫长的企业发展史被简化成极短的金句和定理,断章取义的个例、武断的表述、心灵鸡汤般的讲解,让期待在信息爆炸中获得洞见和思考的年轻人似乎难以学到具有现实意义的方法论。

但同时,另一种不被主流所察觉的现象也逐渐兴起。根据《出版人》调查显示,近20年来,经管书籍动销品种持续上升,且一直稳定畅销,属于图书市场里的“长青”品类。

我身边的职场人士和年轻人忙于工作和学业,阅读时间也遭到挤压,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仍会抽出时间贡献给深度阅读和经管类书籍。

在碎片信息和快餐文化盛行的现在,深度阅读还有怎样的意义?在对自身处境感到困惑和焦虑时,系统而完整地了解一个行业、一家企业的漫长轨迹还有怎样的价值?

一些人告诉我,一个企业的成长故事往往更系统性地照清了自己迷茫的现实处境。比如一位曾深陷职场焦虑的朋友最近向我推荐了一本厚重的企业管理书籍《万物生生》,在这本书里,我们或可重溯深度阅读在“八倍速时代”中的价值,也能从一家中国企业的成长史寻找于动荡世界观照自身的启示。

1、信息纷扰,在顺应时代和坚守自我中开辟道路

在时代变化中,很多年轻人常常会感叹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茬一茬的新机会难以辨明真伪,一个又一个的概念出现又消失。如何洞见走向、把握机会、走出自己的道路?

在《万物生生——TCL敢为40年》中,作者秦朔和戚德志将TCL这家企业和创始人李东生作为观察对象,勾勒出一家企业和一个人的命运是如何在40年里与时代同频共振。

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 年,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的李东生走进了 TTK 家庭电器公司,工号 43 号。如今看来,他的选择既颇应时代走向,也坚守了自己的初心——随着市场开放和电子产品加快向民用转移,民营企业如火如荼地展开,李东生放弃了毕业后分配的公务员工作,来到TKK这个让他在大学里学的知识能够一显身手的地方。

李东生在那里如鱼得水,很快受到了重用。80年代末,他作为年轻人多次被派出国交流学习。到欧洲参观飞利浦时,他被赠予了一个灯泡雕塑的纪念品,那是飞利浦100年前的第一件产品,而这个纪念品也给李东生种下了一个梦想——我们这代人也要让中国制造登上国际舞台。

多年后,TTK发展成了我们所熟知的TCL,主要产品也从80年代初的磁带转变到90年代大火的彩电,但不变的是李东生等TCL人的“敢为人先”。

1999 年年初,捕捉到国际化趋势的TCL在越南投资了一座彩电生产基地,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但起初并不顺利。不熟悉当地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等问题导致TCL 刚进入越南就连续亏损 18 个月。但团队没有放弃,在本土化调整后终于迎来了触底反弹,两年后竟然还跃居越南彩电市场第二。

彼时,李东生以《屡败屡战、百折不挠》为题,总结了 TCL 开拓国际市场第一站的得失:“一个企业的员工队伍,若具备一种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精神,就能令它的竞争对手望而生畏;一个企业具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够从每一次失败和挫折当中得到经验和教益,就能不断地开拓前进,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之后又是几十年过去,但TCL坚守实业的时代担当底色未改。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的时代,2020年,TCL继续深入扎根实业,通过TCL中环进军半导体光伏领域,为人类的未来事业焕发出新力量。

面对不同时代的挑战和困惑,总有些人会暂时放弃或改变自己的初心,但在许多性命攸关的抉择中,TCL都将眼光投向了长期价值,并用40年的发展证明了“坚守”的力量。

2、阵痛才能换来新生

身边有些年轻朋友曾吐槽,现在的职场也好、环境也好,总是变化无常,危机四伏。面对变化和危机,有的人不敢面对而选择当一条咸鱼躺平;也有人过于应激,索性放弃耕耘已久的赛道,投身新的风口、快车道。

什面对变化和危机,如何应对更好?《万物生生》就从产业发展的脉络中分享了一些启示。

2007年6月,中国新闻社发布了一条消息,指出“曾经一度辉煌的中国彩电制造业,现在由于不具备液晶等核心技术,正在经历着一个惨淡经营的时期”,“作为彩电制造大国,制造商们却只能依靠价格战获取微博利润”。那时,中国厂商用的液晶面板都要进口,而国外品牌时常通过面板供应来挤压中国彩电的市场份额。

而每每想到中国电子产业缺芯少屏的现状,李东生就寝食难安。外界变化正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也关乎未来发展方向。

他决定带领TCL挺进上游、进入液晶面板等核心基础技术领域,“建立中国自己的液晶面板产业,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TCL 彩电业务要做到全球领先,就必须在上游核心技术领域有根本性突破”。

TCL决定迎难而上,行动力也很强。2009年11月,TCL华星项目启动,2010年1月,TCL华星光电开工,2011年8月就开始投产。

为了完成这次“蜕变”,TCL 押上了所有资源,可谓“砸锅卖铁”,李东生也要求华星投产后必须尽快突破瓶颈,提升产品良率,量产爬坡期不能太久,否则会陷入持续烧钱的困境,“TCL 扛不起”。

如今看来,那次冒险之举可谓“背水一战”。但李东生当时认为,不作为的风险会更大。“不解决企业长期发展的方向问题,就是维持现状,耗下去,这个风险是我不愿意承担的。”十余年过去了,TCL现今拥有全球最高世代、最先进的液晶面板生产线,液晶面板出货量曾单月达世界第一。

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的浪潮中,TCL无疑成为最早觉知“春江水暖”的企业之一,也是最早“破冰”、于春水之上安然漫游的企业之一——是敢于直面变化阵痛,才换来了这份安然。《万物生生》总结道,“TCL 以变革求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关于“阵痛后的新生”,还有一个还有不可不提的的故事就是TCL“聚焦主航道”战略。

2016年前后,TCL遭遇了“千亿魔咒”——连续几年全年营收都徘徊在1000亿左右,进入增长瓶颈期,这也是很多大型集团的共性。此时,管理层认为,一定要敢于舍弃许多不符合高科技“主航道”战略发展方向的业务,否则难有突破。

比如,TCL曾发展过在线教育的业务,盈利不错,但只因其不符合战略发展,该业务最终在2020年独立。通过3年变革转型,TCL剥离、出售、关闭高达110家非核心业务企业,在阵痛后迎来新生:2020年TCL营收达到1528亿,顺利突破“千亿魔咒”

尽管TCL无法预知未来的变化,但坚定做自己,敢于改变、敢于承受阵痛,是他们战胜危机,或是和变化握手言和的不变法则。

很多人常说“拥抱变化”,但知易行难。真正能带来价值的改变,是注定要经历阵痛的。

3、穿越至暗时刻,挺住就是一切

没人能将胜利和好运永远留在身边。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碰到很多暂时解不了的难题。哪怕已经有清晰的规划,也难以避免外部的“风暴”。此时所需要的,便是“穿越风暴”的笃定与“挺住就是一切”的决心。

《万物生生》中就坦诚而客观地记述了TCL如何面对不同艰难时刻,如并购法国汤姆逊遇到的跨国管理困境,创立TCL华星的“背水一战”等等,但离我们最近的,是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

两年后回头看,疫情确实是每个企业都无法逃避的考验。但TCL应对考验的方式确实能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和信念。

一方面,TCL迅速成立疫情应对小组,每天开会,指挥调度解决各种问题。2020年正月初一,李东生和高管们从下午一直开会到晚上 10 点,紧急调用在海外采购的口罩等防疫物资支持还在生产的产线,同时向武汉捐款 1000 万元现金,捐助火神山医院建设所需产品、设备,并负责现场安装。

另一方面,当各行各业都面临困境时,TCL却决定“不下调经营指标”,反而提出了“上坡加油,追赶超越”。

这样的决定表面看有些许不合理,但仔细推敲却耐人寻味。

在这种环境下,人会不由自主的产生消极情绪,反而更需要寻求动力。如果改了KPI,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而且目标一改,可能反而让大家心慌,都不知道该怎么干了。

不管经营企业也好,还是打仗也好,就是要拼一口气。同样的环境下大家都一样艰难,只要自己咬牙坚持住,一定能把事情干成。

事实证明,TCL“临危不乱”,拿下了一场“逆风局”——TCL电子2020年全年营收实现了40.2%的逆势增长,并在全球多个市场打了一场翻身仗。

挺住,即使最后没有大胜,也绝不会惨败。

4、求知路上没有一劳永逸

比起碎片化阅读,深度阅读一本经管书、企业史的的意义,在于可以获得更系统全面、更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

和TCL的坚持的长期价值一样,深度阅读也可视作一种长期主义。

处于变化时代里的年轻人,既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的理想,也可以持续在书中寻找到通往理想之路的方法。

不管世界如何波澜四起,深度阅读总会让我们找到宁静和启示,希望更多人都可以跳出迷障般的碎片信息,重新回顾身处的环境和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关键词: 碎片成功学视频火热的今天 为何还有人坚持看厚厚的经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