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云、微服务、中间件、AI、容器安全……每一个关键词背后,对应的是博云的新故事,是中国容器市场的新故事,也更是新一代定位PaaS的中国企业的故事。 作者|皮爷 出品|产业家 (资料图片)
2019年年底,赵安全邀请了三家服务过的企业客户来到公司总部。
他是博云PaaS事业线负责人。在这之前的几年时间里,他带领团队成员服务了一众包括来自金融领域在内的诸多行业客户,与之对应的是,在容器方向博云积攒了一定的行业口碑。
但赵安全想要的不仅于此,这也是他邀请三家企业来公司总部的原因——即他思考的几个问题是:在单纯的容器资源层之外,博云要不要面向应用层发力?以及比如在PaaS层愈发火热的中间件应用业务,博云到底要不要介入?
在和三位企业客户交流后,他有了逐渐明晰的答案:应用这件事,不仅要做,更要成为未来博云容器产品的核心。
在刚刚过去5月23日,2022博云容器云产品族发布会在线上召开。会上,博云重磅发布了全新的容器云产品族,新的容器云产品族产品在固有的容器云产品之外,更覆盖微服务应用管理、中间件管理、AI应用支撑、容器安全等四个大类,对资源、应用、运维和安全四个层面进行全面升级。
历经3年,伴随着云原生的浪潮,博云已然成为一个全新的博云。
在科技的世界里,人们对于故事的叙事,相较于过程往往更关注于结果,但从0到1,从1到99的过程也往往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更况论是在容器——这个目前在中国市场发展仍处于极度早期的赛道。
从时间刻度来看,博云是中国最早一批进军容器的企业。从资源到应用,从微服务到中间件、AI应用,它更等同于中国容器本地化市场的一面旗帜,在不断摸黑中稳步前行。
近日,全球知名市场调研机构 IDC 发布了名为《PRC Container Infrastructure Software Market Overview and Analysis, 2021H2/2021》的市场报告,报告显示,BoCloud博云容器市场份额蝉联中国TOP5。这是博云第四次站在前五队列。
从2014年到2022年,从第一款产品发布到中国容器领跑者,这是属于博云的故事,也更是中国容器赛道的故事。
一、从资源到应用
“我们最开始对容器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资源层。”赵安全告诉产业家。
时间回到2015年,这一年海外发生了一个焦点性事件。2015年4月,Docker公司宣布完成了9500万美元的D轮融资。此前,他们已完成三轮融资,包括1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及4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
Docker的发布标志着容器技术的正式成型。一个简单的介绍是,和传统的虚拟机相比,容器可以拥有更低的物理损耗和更快的启动速度,比如容器的在传统物理机内的虚拟化损耗约 1%,而虚拟机的损耗则是超过20%。
换言之,从单纯资源层的角度来看,容器具备更强的投入性价比。
这正是博云团队最开始锚定的方向。但和大部分容器企业面向公有云的方向不同的是,博云的首个选项是行业私有云,其中就包括金融等难度系数高的方向。
基于发布首款容器云平台,博云帮助不少企业解决了如应用的分布式改造、快速部署、高负载下的弹性伸缩等固有数字化痛点,比如解决高峰时期的流量拥堵等问题,基于此,帮助企业建立真正敏捷的私有云模型。
在容器技术和相关底层能力的强推动下,博云在2015、2016年前后拿下了不少金融和电力相关的客户,与此同时更完成了数千万的A轮融资。
但在博云内部,关于容器更新的思考还在继续。
这种思考有迹可循。早在2015年的时间节点,博云创始人花磊就曾对外表达过一个明确的观点,即“容器更多的是应用层面的事,而非只是资源层面。”
即从具体部署的模式来看,尽管容器定义是在资源层,但其价值更多地则是体现在应用层面,而非资源。即相较于虚拟机单纯在资源层面的隔离和加持,容器的更大价值是在于对PaaS层应用的强助力,比如基于“沙箱”的物理隔离更好地完成上层应用的独立部署,再比如进行特定环境产品的测试开发。
其中一个鲜明的例证是微服务的再次大火。即在容器技术出现之前,尽管微服务的理念备受市场认可,但对于业务的隔离以及底层资源的分配一直是解决不了的难点,但容器的出现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基于容器的“沙箱”完美隔离,企业内部可以搭建出多个从上层应用到底层资源的模块,实现内部业务框架更加清晰敏捷。
博云的这些思考在K8S传入中国后被迅速验证。基于谷歌发布的K8S容器编排技术,容器彻底摆脱了固有的资源层的限制,基于K8S的编排和调度可以作为最核心的操作单元在PaaS和IaaS层之间灵活使用,帮助企业高效完成日常开发运维。
方向确定后,博云内部快速行动。
2018年,在底层容器BOC平台的基础上,做具体的PaaS应用被提上博云的新战略方向。但尽管如此,新的问题依旧存在——即“博云具体要基于容器做哪块业务”。包括赵安全在内的核心负责人开始不断论证。
于是就有了开篇的那一幕。实际上,那仅仅是在那段时间里,赵安全和创始团队思考求证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在面临转型的几个月里,博云创始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也和一众博云的合作伙伴们了解市场情况。
逐渐地,方向终于明晰。
二、一张“容器云产品族”答案
今年5月23日,博云交卷。
具体来看,博云新发布的容器云产品族覆盖微服务应用管理、中间件管理、AI应用支撑、容器安全四个大类,在底层企业级K8S发行版的基础上,基于容器云分别发布了微服务管理产品、中间件管理产品,AI应用支撑产品和容器安全产品。
这正是博云锚定的新方向。
镜头拉回做决定的那一年。实际上,在当年赵安全邀请的三家企业中,其中两家对他表达的明确诉求是,“现在中间件太复杂了,非常难管理。”
立足当时,从中国企业数字化的进程来看,从2017到2019的两年时间里,市面上一大批企业开始寻求“互联网+”的概念,与之对应的除了IaaS层的不断大火,更对应的是中间件市场的大火,其中不仅包括固有的数据库层,更有诸如存储、消息中间件、任务调度等诸多软件。
尽管中间件帮助企业完成业务和底层的高效对接,但大量中间件的使用,同时也带来了中间件管理的混乱,此外,尽管市面上不少中间件管理平台解决了基本的自动化部署和运维难题,但伴随着中间件的不断发展,中间件的运维和可观测性等正在成为新的主流需求。如若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对企业的IT部门而言,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这是博云这次容器云产品族新品最开始的一锚定心点——中间件管理产品。
博云有自己的优势。即和传统的中间件管理平台不同,博云本身对于K8S Operator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和技术延展(博云K8S社区贡献全球11),基于Operator的部署,博云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基础的资源管理、部署、性能监控等常规中间件管理属性,更可以让企业具备开源Operator部署所不具备的其它功能,比如实现特定场景下的数据迁移,比如基于方案实现中间件的免运维管理等等。
一组数据是,基于博云的中间件管理子产品,企业在中间件建设上的交付效率提升在200%左右,运维成本可以降低50%,此外,在资源层成本将节省超过30%。
实际上,不只是中间件,如果仔细审视博云的容器云产品族产品,则是不难看出,博云已然建立起“以应用为核心”的容器产品矩阵。
比如微服务子产品,博云能够为企业做到的是敏态的云原生应用全栈管理能力,即真正从应用的视角出发,将容器与微服务进行无缝啮合,达到业务内容和业务排列形态的一致同意,进而达到“书同文、车同轨”的业务一致性目标,为业务赋能。
同样还有AI应用产品。即基于容器技术的敏捷特性,博云可以加速AI应用从上线到启动的整个过程,比如AI应用上线时间从固有的1周可以缩短至2分钟,1000个作业的启动时间从3小时变为3分钟。
明确的不仅是上层应用,更在安全建设。比如基于频发的安全问题,博云则是从运行时安全,运行环境安全,运行生态安全,镜像安全,自适应安全,全生命周期安全等六大维度,全面解决物理机,虚拟机,容器等混合云原生安全问题。
在更加具体的应用之下,博云更向外部交出愈加坚实的底层容器云产品答卷,其核心则是博云企业级 kubernetes 发行版BKE 与混合异构kubernetes管理模块BKM。前者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敏捷可用的K8S环境,而后者则是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多云异构环境的使用体验一致性和对全应用的监测运维。
三、欢迎来到云原生时代
云原生是博云的最新锚定点。
“现在企业的开发人员对于容器的欢迎程度是有目共睹的。对大部分中大型企业而言,容器技术都已经在成为企业的底层核心之一。”赵安全告诉我们。
根据CNCF 2020年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在生产中企业应用容器的企业比例从去年的84%增长到今年的92%。与此同时,艾瑞咨询在《中国容器云市场研究报告》中显示,2020年有84.7%的中国企业已经&计划使用容器。
诚然如此。伴随着多云环境的到来,云原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业务模型,即将业务直接部署在云端,并在云端完成从开发、测试、部署到后期运维等一系列流程,更加迅捷、高效地进行业务推进。
而在其中,容器则是绝佳的云原生底座。其向上可以支撑起分布式架构、微服务和不同的工作负载,向下则是封装不同的基础设施,屏蔽底层基础架构的差异性,基于镜像等属性进行统一的纳管,进而支撑起整个云原生大厦。
以博云服务的某银行客户为例,其最初的诉求就是实现全面云原生。“最开始我也在咨询这个客户,问为什么要推进云原生推进的这么坚决?”赵安全回忆说道。
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即对赵安全而言,他遇到的很多客户更多的是采取某块业务容器化,基于云原生的模式做微服务的相关架构适配,进而通过效果来决定是否要完成全部环节和业务的云原生。
对方的回答是,“单个环节的云原生效果几乎不明显,微服务的数量有限,价值很难体现出来,若想感受到效果,还是要实行全面云原生。”
一个数据是,基于博云提供的产品服务,该企业如今可以实现两周一次的更新频率,而在之前,这个时间至少是两个月。
这仅仅是个缩影。
从某种程度来看,这也正是博云的底气所在。即如果说“以应用为核心”是博云的战略内核,那么“助力云原生”则正是博云这次容器云产品族的本质底色,用博云容器云产品族事业线产品负责人的说法就是,要做到“Any APP on Any Kubernetes”。
实际上,在具体的场景应用之下,构成博云核心竞争力的恰是其适配云原生架构的底层容器云产品,企业级 kubernetes 发行版BKE 、混合异构kubernetes管理模块BKM、边缘kubernetes发型版BEE三者可以帮助企业构建出更适配自身的底层环境。
此外,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和不少行业内同样提供容器云产品的厂商相比,博云的容器云产品族能力具备极强的松耦合能力,根据客户的需求不仅可以帮助客户完成从咨询到落地的全环节容器云云原生设计,更支持被集成,即允许底层的laaS厂商等植入博云的上层应用能力。
“现在很多企业提供的能力是封装,即把容器的资源和应用放到一起来做交付,但我们是分开分别去部署完成,整体应用界面更清晰,也更直观。”赵安全告诉我们。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博云已经服务客户数超过400个,覆盖10多个领域,此外,头部金融客户渗透率超过52%。
四、在中国的数字化进程中,寻找“博云”
如果复盘博云发展的过程,则是不难看到,这是一家“足够低调”的企业。这种低调不仅在对外的发声,更在于其在容器市场层面的伴随发展。
但是,从2014、2015年容器传入中国开始,博云恰是最早一批将这项技术进行落地应用的企业之一,从最早的资源层到如今的应用层,从最早期容器、云管产品的发布到如今基于云原生趋势的全栈产品,博云一直走在容器的路上。
从行业的视角,会有更多的感触。
即如果说全球最早阶段的TO B的竞争更多的在资源层,即云计算等算力层面,那么如今的行业发展则是来到了更有序的阶段,即基于PaaS层的竞争,这是中国企业的短板,也更是中国企业需要强化的环节。
一组数据显示,美国TO B巨头的IaaS和PaaS的收入比例维持在2:8的比例,但中国的TO B企业的这个比例则是在8:2左右,相较于IaaS层,PaaS层对技术的要求,但产生的利润也更大,与此带来的是美国和中国TO B企业在营收上的巨大差距。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能明确看到的是国家对于PaaS厂商(容器、数据库、中间件等)的助力和扶持,比如在十四五规划中,就能明确看到诸如“鼓励科技创新企业,如中间件、数据库等方向的企业发展”的表述。
但从博云的发展轨迹来看,这诚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论是如今的容器云产品族产品,抑或着博云在具体的市场交付中所做的咨询和服务,对应的都是国内市场和客户的亟待教育和对国产软件企业的接受支持。
“国内的容器市场还是非常早期。大家需要一起把市场做大,让更多的企业知道、应用容器,让市场寻求更好的发展。”在采访的最后,赵安全告诉我们。
容器云、微服务、中间件、AI、容器安全……每一个关键词背后,对应的是博云的新故事,是中国容器市场的新故事,也更是新一代定位PaaS的中国企业的故事。
数字化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博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