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B站和微博先后发布了公告。它们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呼吁用户规范使用汉字。其中,B站表示广大用户要“自觉遵守汉字使用规范,抵制拙劣字体、错误字形等不规范汉字表达行为”,微博称要“对站内利用谐音字、变体字等“错别字”发布、传播不良信息的违规行为开展集中整治”。
(图源B站官网)
(相关资料图)
B站是国内知名的长视频平台,也是独树一帜的UGC视频网站,聚集了大量年轻用户,月活用户数2.7亿。微博则是国内最大的公开社交平台,用户日活数约2.5亿,齐聚了不同类型的海量用户。它们先后发声,说明这两大平台上已经出现了不规范用汉字的现象,并且已经到了需要整治的程度。
我们的语言被“污染”了?
关于B站微博的公告,网络上有很多种解读,其中,防范语言污染就是一种。“语言污染”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从互联网普及之初,网络用语开始流行时,就有无数人表达过这种担忧。网络用语以现有语言为基础,但产生于网络环境之中,以互联网为载体快速传播并流行,甚至出圈。网络用语广泛流行并受欢迎背后的原因,分析起来是一个相当复杂庞大的课题,笼统来说的话,可能有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用语产生随意,受到的桎梏更小,很多时候是网络用户情绪化的表达,能精准捕捉使用者的情绪,从而快速传播而受欢迎。
其次,网络用语构建了比较独特的表达体系,给网络用户带来了一定的新鲜感。它还能隔离一部分圈外用户,增强使用者的定位标签,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网络黑话。
认为网络用语污染了规范语言的人,主要理由大概是这些。一方面,网络语言挤占了现有的语言表达空间,比如“赞”替代了很多原本表达积极含义的传统词汇,让大家的表达趋同且单调,让语言丧失了准确性和丰富性。另一方面,网络语言有庸俗化的属性,容易产生消极作用,比如助长语言暴力。
(图源手机App截图)
B站微博发布的公告虽然说主旨是规范汉字,但并没有明确指出“不规范汉字”的详细且具体的案例。早已存在并被反复讨论的“网络用语污染”,自然也可以被归类到“不规范汉字”的行列中来。
小雷个人来看,互联网普及至今,至少有十几年的时间。在此期间,网络用语和规范语言之间在反复碰撞。从当前的结果来看,网络用语并没有对规范语言产生伤筋动骨般的危害。随着教育水平的逐渐提升,大部分网民都接受了相对完善的语文教育,并且能适应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在不同场景下灵活应用。简单来说,一个在微博B站拼命发表情包、用热门网络词汇的人,也可能是一个上学能用规范语言正儿八经写论文、上班能规规矩矩写周报的人。
而且,相对于规范语言,网络用语还有个新鲜度的弱点。很多热门网络词汇,可能一两年甚至几个月就被打入冷宫,被下一个新诞生的热门网络用语代替。而规范语言,则很少会有这种情况。关于语言污染的担忧,说杞人忧天太夸张了,但的确没那么有必要。
关于不规范汉字,这些或许更要关注
B站和微博公告都提到了错别字现象,这方面可能每个人都被语文老师折磨过。离开了学校和考试的舒服,确实有不少人在自由的网络空间里放飞了自我。这和纯粹的网络用语不同,的的确确可能存在对规范语言的侵蚀。
以小雷的个人经验来说,很多规范词语都会被误用,其中不乏一些正规媒体和出版物,比如常见的误用成语就有“空穴来风”“差强人意”“炙手可热”等。只是,“望文生义”本身也是语言发展的部分方向,误用者太多时,权威词典和机构也可能会妥协。比如“空穴来风”,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就给出了“传言不是没有根据”和“传言没有根据”两种释义。
另一种错别字现象就更加赤裸裸了,直接用谐音字替换。这种情况,通常不是使用者水平不够,而是有意而为之,一般是为了规避平台的审核。除开违法违规的情况,这种规避很多时候是平台人为限制导致的。
虽然说现在监管部门已经要求各大平台之间打破壁垒、互联互通,但仍然存在平台隔绝的现象。比如在A视频平台直播,就不能提到B视频平台的名字;在A电商平台上分享商品链接,则不能正常在B社交软件中传播。而且,取得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背后通常是互联网巨头,会利用强力的技术手段和丰富的经验,来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同时对用户的制约手段也更加隐蔽,比如用屏蔽、限流来代替直接的删除、封禁。
面对这种局面,用户和竞争对手,就不得不用各种特殊手段来解决问题,人为制造“错别字”就是其中一种。例如,分享商品链接到竞争对手平台时,电商平台会贴心地把原网址转为短链,把描述文字转成用户能看懂但AI可能看不懂的“火星文”。
(图源手机App截图)
最近,有网络大V分享了在某视频平台上直播被限流,然后用关键词替代来见招拆招的经历,着实让小雷大开眼界。
规范汉字,会让互联网环境更好
互联网的重要属性是高效传播,大幅消减了信息传播成本。不可避免的,它也让语言暴力变得更为容易。语言暴力从古至今都存在,网络用语不是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但互联网的隐蔽性和高效传播的确让语言暴力更容易发生,伤害更容易放大。
像B站微博这样的大平台,针对社区内的语言暴力,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比如通过关键词构建的大数据模型,能自动屏蔽、禁止网络攻讦语言发布、传播,同时提供举报、反馈渠道,对已经散发的有害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当然,部分用户和平台会形成持续的攻防关系,不断用新手段去绕开制约机制。平台有关键词围栏,用户就会用谐音字、拼音缩写或隐秘代词来突破。而B站微博这次发公告,本质上也是面对新情况,放出的更加严密的管理机制。
作为普通用户,我们当然希望规范汉字的行为,能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打破人为制造的语言藩篱,让沟通更顺畅;另一方面,能让语言暴力等有害信息减少,形成更加融洽的社区氛围。
(图源手机App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