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卡贝
(资料图片)
100万罚单,落在了轻松保的头上。
据银保监官网披露的信息来看,轻松保此次被罚缘起2019年宣传的“首月0元保费”与实际销售情况不符,消费者并未从中真正得到保费优惠。
对此,轻松保回应称,公司已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且与之相关的两款产品在2020年3月已下架,后续产品未出现此类问题。
但事实是,截至目前,对于监管屡次提及的低价诱导消费者投保等问题,轻松筹仍未整改。
在黑猫投诉上,关于轻松保的投诉高达1000多条,这其中多涉及自动扣费,变相增加保费,以及低价诱导消费者购买消费产品等。
01
违规销售保险产品,被罚130万
近日,银保监会对广东轻松保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下称:轻松保)处以罚款100万元,并对三名责任人分别警告并罚款10万元。
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披露,2019年1月至6月,轻松保销售安心财险承保的“安享一生尊享版”产品时对消费者宣称“首月0元”,真实情况却是看似首月不收保费,实则被平摊至后11个月。
无独有偶,轻松保销售的众惠财险承保的“年轻保·600万医疗保障”产品,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即在宣传时称 “首月0.1元”“首月3元”,其实也是将全年应交保费扣除首月0.1元或3元后,剩余保费平摊至后11个月。
因此,银保监认定,轻松保在销售安心财险与众惠财险的过程中,与两家保险公司在银保监会备案的条款费率不一致,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违法行为,对轻松保处以100万的罚款。
随后,轻松保回应,此次处罚是因为2019年平台上曾销售的两款产品与备案情况存在出入,公司已第一时间进行了内部排查整改,并于2020年3月将涉及的两款产品紧急下架,后续产品未出现此类问题。
但其实,据WEMONEY研究室报道,2021年7月,依然有用户在某平台上看到轻松保以“首月1元”的噱头为产品引流,并可进行购买。
另今年7月22日,有用户在黑猫投诉上称,5月份在轻松筹捐款之后,跳出轻松保一元保单的广告,且在购买保险后,被动误导接受扣款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监管给出的违法判定,轻松保曾提出两点陈述申辩意见,一是现场检查结束后,公司已对违法行为及时纠正,且已对责任人员及时问责,请求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二是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应当认定为同一个违法行为,请求给予一次罚款。
不过,银保监会经复核后认为,轻松保销售安心财险保险产品的违法行为和销售众惠财险保险产品的违法行为,严重违反监管要求,主观故意明显,属于违反《保险法》的同一规定,实施多次独立的金融违法行为,因此,对轻松保的陈述申辩意见不予采纳。
02
买保险被强制要求自动续费
作为3000万家庭信赖的健康保障科技平台,轻松集团自称始终将目标聚焦在公众健康保障领域,坚持“只为用户而生”的理念,但事实上,从用户投诉来看,轻松保对于保险消费者而言,并不轻松。
首先是推卸责任,引发消费者不满。
据消费者描述,2018年6月,通过轻松严选平台同时给父亲和母亲投保百万医疗险,并设置了自动续费,2022年5月,父亲去世,便同时取消了自动续费功能。不料,再次给母亲续费时,轻松保却称原来的百万医疗险已下架,无法自动续费,若要续费只能续保更新的保险,且费用由159.5涨价到297.6元。
对此,上述人士认为父亲去世后,由两个人的自动续改为一个人的自动续保,便不能续费原来的保险只能续费更新后价格更高的保险,既不合理,又存在变相涨价的嫌疑。不仅如此,在沟通续费的过程中,轻松保客服多次强调轻松保只是平台,具体问题还需要找保险公司,无疑甩锅。
其次,投保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不间断自动扣款也是保险消费者投诉的主要内容。
据消费者投诉,父亲于2020年5月11日晚在微信上被轻松保的低价保险所诱惑,分别给他自己和母亲购买了1元钱的轻松出行意外险,此后,每个月便被莫名其妙的扣费,截至2022年5月22日,自动扣款金额已高达11472元,致电平台理论后,虽成功退回2988元,但剩余8484元仍旧未退回。
相较于主动购买保险,被自动扣费的保险消费者而言,另一类消费者则更无辜。
有保险消费者表示只是不小心点了轻松保的广告链接免费领取了保险产品,之后便被按月扣费。
在黑猫投诉上,有用户称轻松保以0.99元为噱头诱导其母亲点开广告后,平台直接绑定了微信免密支付,之后两个月时间便被转走了249元。另有用户称,并没有购买保险的需求,但不知道是在哪里点击了广告或链接,便被自动扣费了近一年。
事实上,用户总是在无意中被续保,是有原因的。
据北京商报报道,用户在购买轻松保严选时,会被要求同意自动续费,如不同意,便无法进行付费,购买保险。这意味着,用户在第一次购买保险时,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强制签订了自动续费功能,以至于此后在没有被通知的情况下,便被划扣了资金。
对此,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分析指出,付款时默认开通续费,且扣费金额不明确,存在违规嫌疑。这样的“套路”可能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要求。另有保险行业律师表示,这样的操作涉嫌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03
监管之下,乱象仍在
过去几年,伴随着互联网渠道的快速发展,利用互联网引流,导流的行为成为常态,这就滋生了一些行业乱象。其中,“首月0元”、“零首付”、“免费保障”“抽奖获取”等营销模式尤为猖獗。
而针对这些乱象,监管部门已多次发文,以整治互联网保险中销售误导、强制搭售和诱导销售、违规经营和用户信息泄露等突出问题。
2020年6月底,银保监发布《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对保险机构互联网销售过程管理等方面都作出具体要求。
同年12月《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发布,重申互联网保险定义,明确四类可经营互联网保险的机构,且强调非保险机构不得比较产品、提供咨询等“五不得”。
2021年1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旨在从源头重点解决互联网人身险业务非理性价格竞争、销售不规范、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
同年8月25日,北京银保监局印发《关于专项整治北京地区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有关问题的通知》,全面叫停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在京发布存在过度营销、诱导消费问题的营销宣传广告。包括但不限于“首月1元”、“1元升级”、“免费赠险”、“实物抽奖”、“限时停售”等诱导、误导性的内容,以及存在广告标识不清晰、关闭按钮不显著、整屏诱导点击等问题的广告。
随后11月,水滴经纪、微医经纪还曾涉及用“首月X元”进行宣传,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违法行为遭监管处罚。
不过,尽管监管层层递进,但乱象依然存在。具体到轻松保,虽对外宣称已下架不合规产品,但从消费者投诉来看,低价诱导购买保险、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续费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