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讯:封面评论|“热度排斥症”,本质是基于理性的自我保护

时间:2022-09-26 17:00:18       来源:腾讯网


(资料图)

□蒋璟璟

曾几何时,跟风追剧、到网红地打卡、被“种草”后买买买等行为盛行一时。如今,越来越多的网友“患上”“热度排斥症”,与热度保持距离,甚至逆向而行。抛开个性因素,他们的普遍“症状”是,在信息消费时,对大众趋势和信息热点反映“慢半拍”,甚至无动于衷。他们对海量网络信息和热搜推荐,有自己的接受逻辑和取舍机制。等热潮退去,口碑沉淀后,他们再决定是否“追”,是否为之买单。“症状”的背后,是一场攻防博弈。(央视网)

网络舆论场内的所谓“热度”,实则有两重含义。其一,就是基于自发秩序下所形成的“话题关注度”。其二,则是指有关方面有意为之的“议程设置”。而从大趋势上看,在我们的信息生态内,那种人为制造的“热度”正在越来越多。某些电视剧未播先火,一些剧情、台词莫名其妙就上了热搜,诸如此类的词条,就自顾自地高高挂在那里,不尴不尬。

有“按头安利”“水军控评”,自然也就衍生出了当下的“热度排斥症”。从某处意义上说,“热度排斥”,既是一种油然而生的反感情绪,也可以理解为是个体内在的自我保护机制。对热度的排斥,是对那种“强加于人”做派的排斥,是对群体裹挟焦虑的排斥。在网络社群营销、信息流口碑营销大行其道的今天,那种投喂式、填鸭式的产品推广动作烦不胜烦,越发构成智商上的侮辱,很多人深感冒犯。

“热度排斥症”之所以获得越来越多人响应,同样是基于现实中的“教训”反馈。不少人赶时髦看热剧,却发现根本就是烂片,纯属浪费时间;还有一些人一度热衷购买各种“网红神器”,倒头来发现根本一无是处,妥妥被收了智商税……本着“骗我可以,注意次数”的最后决绝,很多人索性就眼不见心不烦了。“不看、不理、不跟风,总可以了吧”,当真是心死一般的愤懑。

说是“热度排斥症”,本质是其实仍是“独立审美”和“理性思辨”能力的回归。相比于那种无脑跟风追热点,做一个更平静、更有主见、不流俗的消费者、观影者、旅行者,必将成为一个越来越有吸引力的选项。

关键词: 封面评论|热度排斥症 本质是基于理性的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