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代码的开发形式为基础,以业务人员为用户定位,奔向“无代码+”的路径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和产品,使开展业务各个环节的负责人深入地参与到系统开发中去,形成圆桌闭环,这是轻流的答案。
作者|斗斗
(相关资料图)
出品|产业家
数字化需求迫切、人员成本高、研发时间长、运维复杂......数字时代下,企业被推进了一个快速迭代的跑道,传统的软件研发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2014年,低代码的概念正式被研究机构Forrester提出,自此低代码正式进入大众的眼里。官方定义为,用少量的代码或者是不用代码即能开发出相关应用。
简而言之,面向业务人员,不需要任何代码编程的开发方式,即无代码;以及面向IT人员,需要少量的代码编写,大部分工作都是通过可视化的拖拽、点选完成开发方式,都属于低代码。
低代码/无代码平台,以其快速、便捷、易用等优势,逐渐成为诸多企业追捧的快速开发工具。然而,这项舶来品似乎自来到我国就水土不服。
在低代码、无代码赛道,业内人士总是纠结于一个问题,即无代码无法满足国内企业复杂的业务场景;而低代码门槛高,业务人员难以上手,违背了低代码的本质,还不如找外包。
于是,时不时就有人给这种快速开发工具扣上“伪需求”的帽子。如何保证平台既简单易用又可以满足客户需求,无疑是当下低代码、无代码厂商都在思考的问题。
“如果业务场景过于复杂,那就去做拆解,先将自己的标准化方案能力匹配上,无法标准化的需求,再用轻代码做个性化方案。”
这是轻流CEO薄智元给出的回答。
轻流,一家主打无代码系统搭建平台的厂商,目前,已服务超50万家企业,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互联网、建筑地产、教育培训等诸多行业。
简单拆解这家企业,可以发现,其成立于2015年。彼时,低代码在国内并未兴起,其从早期的“表单+流程管理”的协作工具,到定位于无代码平台,到自研轻代码板块,再到如今由「无代码」「轻析」「轻代码」组成的——All-in-One应用开发平台,不断打造自身竞争优势。
目前,轻流已完成6轮融资,对外公布的最近一轮是2021年10月,完成了由启明创投领投的近亿人民币B轮融资。值得注意的是,在增长速度上,轻流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增速达300%以上。
显然,轻流在无代码赛道从1.0阶段发展到如今的4.0阶段,逐渐找到了精准的锚点。并且在这条发展路径下,实现高速增长。
轻流的案例,是否意味着无代码模式才是中国式低代码的侧重点?带着这样的疑问,产业家试图挖掘轻流增长的一些底层逻辑。
一、伪低代码下,拖拽代码的烦恼
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平台均起源于美国。值得注意的是,其无代码的发展背景与其软件开发环境有很大关系。
众所周知,美国经历过软件化进程,所以美国企业的业务人员其实是有技术属性的。“又懂业务又懂技术其实在美国是一件十分常见的事情”。薄智元表示。
另外,从美国企业数字化程度上来看,其数字化发展较早,标准化程度较高。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需求,一般标准化的服务就可以解决。
因此,主要围绕企业数据和业务管理需求,通过可视化方式设计数据结构,实现用户交互形式、设置访问权限和定义工作流程的平台——无代码平台在美国较为推广的较为容易,被大规模应用。
而反观国内却恰恰相反,主要表现为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鸿沟较大,标准化程度低,大型企业个性化需求大,导致无代码在国内推行起来异常艰难。
因此,国内大部分是通过低代码的形式,为客户解决个性化需求。以适应各种复杂的业务场景。
这个过程中,低代码厂商会通过和一些垂直行业的企业合作,加强自身的行业know-how,以此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但当一个低代码平台被加上各种各样的个性化服务后,平台的易用性也会大大降低。从这点来看,大部分的低代码平台,只是让IT人员从写代码的烦恼,变成了拖拽代码的烦恼。
另外,也有一些无代码厂商,由于其无法适应复杂的业务场景,一些厂商被迫转型低代码,做起了个性化定制,变成了低代码平台。
这也导致了,在国内即使是无代码平台,对于一些零IT基础的业务人员,门槛仍然很高。“从中国的买方市场看,低代码、无代码等快速开发工具面向人群已经被默认为IT侧。”
薄智元认为,“这个赛道的玩家良莠不齐,有很多厂商是伪低代码,为了快速交付,平台门槛并没有降低。”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无论是IT侧,还是业务侧,对于某些低代码平台的体验,似乎并没有决策者口中效果那么好。
追着客户的需求跑、急于交付,却忽视了真正用产品的人的用户体验,已然成为当下低代码厂商的竞争常态。这也使得低代码平台在国内一直不温不火,备受质疑。
一个事实是,快速开发平台的本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降本增效,而是让客户的业务、IT等各个部门的人参与进来,让项目更为高质量的落地,为客户创造更高层面的效益。
客观来看,快速开发平台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易用。所以确定用户是第一要义,即要意识到产品用户是使用者,而不是决策者。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回归本质,将业务人员作为主要用户,降低平台开发门槛。
二、“80%”,不止于降本增效
深耕在线理财教育行业的长投学堂,自成立之日起已发展十余年,企业中的人员规模已超过3万人,包括讲师、运营、销售等。高速的发展给组织、业务、财务都带来了一定的困境。因此,企业期望可以通过规范化、专业化、自动化的方式对业务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以支持业务经营和发展需求。
最初的时候,公司基于IaaS自研业务人力资源系统,并成立了约10人的独立产研项目组,采用敏捷项目开发方式,搭建CHR应用。但整个项目耗时两年的时间,但系统成型见效却很慢。
“业务人力资源系统要解决的难题是业务人员增速快、分类多;业务灵活多变,需要快速响应;要保障业务人员的激励体系实时有效。而传统的开发方式带来的效果却是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约300万/年);漫长的开发周期;需求响应慢,无法快速响应业务变化。”长投学堂信息化负责人朱辉表示。
于是,长投学堂找到轻流,基于轻流无代码开发平台从开发效率、人力成本、上手难度三个纬度改变了现状。
如今,不依靠产研团队,朱辉一个人搞定了整个公司3万人规模的系统搭建需求,每年帮助公司节省数百万开发费用,同时,也可以从容应对业务的变化与增长,业务流程随需随改随时上线。
值得注意的是,为助力企业不同业务人才成为创新性数字人才,轻流成立了轻流学院,提供一站式无代码技术赋能服务,不仅为企业提供培训课程及人才认证,还将线上线下课程配合,开设不同时长不同形式定制化服务。
“我们的平台,基本上80%以上都是业务人员自主去搭建的,有20%在IT侧。”薄智元认为无代码的核心,是让甲方可以自己去搭建并使用系统,而并非沦为一个交付工具。
此外,基于多年客户服务经验,轻流轻商城沉淀了海量客户经验的通用解决方案模板,将产品功能切入到各行各业的痛点场景,实现产品功能以点带面向外扩散,更便捷地解决不同行业场景痛点。
随着产品技术积累和企业需求侧认知提升,轻流的产品能力正在覆盖更复杂的应用场景,同时不断由中小企业个性化场景、中大型企业创新应用场景、中长尾场景向中大型企业核心业务系统渗透。
以广联达为例,在轻流与广联达合作的硬件设备数智化解决方案中,通过搭建结构化数据中台,解决了硬件设备检修反应慢,数据追溯难,跨部门信息沟通难的问题。除此以外,结构化数据中台使得广联达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交互更加清楚可见,能够实时追踪动态并迅速反映,提升售后响应速度,减少采购审批时长。
可以发现,轻流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降低系统开发的门槛,以及明确用户的角色定位。
在不断向不同行业客户输出自己标准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基于服务众多行业的经验,不断积累自己的行业know-how,去完善自身的产品,使得自身产品、解决方案可以切到不同行业的痛点。从通用到垂直,从无代码到轻代码,在这个过程中,无代码是一个前线战士的角色,而轻代码则是后方补给的角色。
这种“无代码+”的开发方式,让薄智元清晰的认识到无代码的本质已经不再是专注于降本增效,而是IT人员、业务人员、数据分析师、架构师等多方角色在内的协作机制,各方基于共同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密切协同,高效敏捷地完成应用系统落地工作。
一些新的模式正在被打造。
三、“圆桌式开发”里的无代码范式
广州东莞,全球制造业基地,某国内知名鞋业制造商便坐落在这里。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其在国内和海外设立了多家工厂,他们希望在今年快速上线一套基于鞋履制造业的深度定制ERP解决方案,实现订单生产到出货的全流程的数字化,但由于传统ERP系统开发成本高、周期长,一直没有实现实质性的降本增效。
于是,他们最终找到了轻流,基于无代码平台共创解决方案。
在系统落地的过程中,业务经理、IT专家和轻流的系统搭建顾问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
其中,拥有10年行业经验的资深业务经理贡献行业know-how,在轻流的系统顾问指导下搭建系统,再交由专家进行系统的对接,不到4个月的时间,该系统就落地投用。
在项目初期取得成功后,轻流又接到了更多拓展化的需求,客户从内部挑选了专门的项目经理和商务顾问加入进来,和轻流进行深入合作,构建“鞋业智选中心方案”,将这套解决方案推向海外的同行业制造厂商。
可以发现,在这个过程中,5个角色通过高度协同的方式共同完成了子系统的设计和落地,构成了一个开发闭环。
同样的模式也被应用到了制造业。轻流从CI、Andon、TPM、SO四个场景入手,由IT牵头,轻流的系统顾问支持,在一年内完成了某制造企业5家工厂的精益数字化改造。
在最近两年内该企业的中国工厂组成了多支数字化突击队,每个队伍由数字精益的业务专家、懂技术的IT和轻流的系统顾问组成,轻流来负责系统的培训赋能,业务亲自搭建系统,IT提供全局保障与监督。
至今11家工厂已经创造了1000多个应用,范围也是从最早的精益拓展到了管理的方方面面。重要的是,他们通过每年10厂以上的的培训活动,该企业已经培养了300多位无代码开发者。
“无代码不仅释放了员工的创造力,还通过IT的保障与持续不断的赋能,让无代码推动创新有了可持续的机制。”
在薄智元看来,“随着无代码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深,这种开发模式就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效果。”即最开始可能是无代码单一场景的探索,但随着无代码的效益逐渐体现,会从单一场景拓展到多元场景,基于此参与角色也会越来越多,这个闭环将会更为完善。
轻流从无代码到轻代码,再到无代码开发闭环,以无代码的开发形式为基础,以业务人员为用户定位,从标准化、通用性的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出发,不断攻克平台易用性的难题,降低产品门槛,以此打入各个企业、行业、产业内部,不断积累经验,渗透到垂直行业。继而迈向“无代码+”的路径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和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轻流逐渐摸索出“与客户共创”的无代码开发模式,使得开展业务各个环节的负责人深入地参与到系统开发中去,形成圆桌闭环,以此实现了更大的开发效益。
在愈发跑偏的低代码/无代码赛道,轻流正在成为一股“清流”,引导国内无代码向更健康的产业闭环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