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看点!学霸夫妻打造千亿生物科技帝国

时间:2022-10-17 17:45:32       来源:云掌财经价值星球Planet

作者 | 廖阳勇

编辑 | 雨辰

2000年,两名海归博士在无锡创立了一家生物制药企业,后来这家企业发展势头一路绝尘,多年后赴美上市,并在沪深两市先后四次敲钟。


【资料图】

现如今两人身家数百亿,掌控的上市企业总市值最高时超过6千亿,旗下投资公司数十家,年营收超400亿,员工近四万人,业务遍及全球。这两个人就是药明系的李革和赵宁夫妇。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年营收总和,已在全球CRO头部企业中排名前五,在国内把其它竞争对手远远甩开,已然成为生物制药行业巨头。

万事开头难

李革和赵宁在北大读书时就是情侣,后双双赴美拿到哥伦比亚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李革的大学导师就是著名的有机化学教授,是推动组合化学应用发展的关键人物,后随导师一同创立了生物医药公司 Pharmacopeia,这是CRO巨头PPD的前身,并于1995年登陆纳斯达克。而赵宁则入职百时美施贵宝,进行科研和管理工作。

李革很早就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2000年回国创立药明康德,起初的业务方向是制药研发,但当时国内的新药研发环境不成熟,连基础的硬件设备国内都没有,更不用说政策条件也不完善,新药上市很困难,创业可能面临失败。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革在美国谈业务的飞机上画了20多个化学药物模板分子,本是想着给实验室试着合成。然而美国的制药企业看到这一结果后大为震惊,认为可以帮助制药企业大幅减少研发时间。这让李革意识到,攻读博士期间研究出来的模板分子组合方法,是有巨大商业价值的。

这一契机让李革马上指导药明康德从新药研制企业转型为外包研发服务企业。凭借李革在美同行的高度认可以及人脉,公司迅速得到了药企巨头的订单,服务企业涵盖了全球排名前十中的九家。

2004年赵宁也辞职回国加入药明康德,并根据在美工作的宝贵经验,创建了从化学分析到药物分析,再到生物分析、以及生产质量检验的一体化分析平台。

有了两位技术大拿的把控以及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药明康德的服务凸显出极高性价比,与国际巨头的合作让公司的业务以每年翻番的速度迅猛增长。

药明康德的起飞,是乘了当时全球的医药研发兴起的东风。上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部跨国药企有大批全球畅销药面临专利到期潮,因而纷纷加大力度进行新药研发,以期维持市场领先地位。但是新药研发周期长,耗资巨大,提升研发效率并尽早上市就成为了新药的成功关键。这时成本更优、速度更快的CRO就显现出了优势。

事实上,全球CRO巨头都是在这一时期成立的,如今的中国头部CRO药明康德、昭衍新药、凯莱英等,也都是在2000年左右成立的。这一时期,跨国药企也迫于研发压力,纷纷转型,放弃全产业链布局,把价值相对更低的原料药生产、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等环节,都外包给第三方,以期缩减规模负担,更灵活地推陈出新,保持竞争优势。可以说药明康德是生而逢时。

最早,李革的专长在于组合化学领域,所以药明康德的优势也在于化合物的发现和验证,也就是新药研发的前端——药物发现阶段。随着公司发展,药明康德才把业务延伸到后端的动物实验,生产工艺研究等等。

一体化战略遭市场冷眼,一度寻求卖身

随着2004年起著名的抗体药物O药和K药的大火,药明康德也意识到医药研发进入了生物药大时代。随着赵宁的彻底加入,药明康德开始思考打造覆盖化学药和生物药的平台模式,进行横向和纵向的业务扩展。

启动一体化战略的药明康德开始接触到一些长尾客户。例如,美国客户Callidus,只有三名科学家的团队和一些待验证的想法,利用药明康德的平台,仅18个月后,项目就被Amicus以1.3亿美元并购。

所以李革很早就开始认识到药明康德的定位,应该是给药企赋能,为各类药企提供技术和能力支持,此时“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的愿景已初具雏形。所以药明康德是最早开始打造一体化布局的CRO企业。

这一时期药明康德服务范围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实验室研发服务:包括药物研发化学服务、生物服务、药物研发分析服务、毒理学服务、药剂研发服务和工艺研发服务;二是研究生产服务,主要是用于研发的高级中间体和原料药的生产。

平台的优势很明显,经过三年发展就让药明康德在2007年于纳斯达克上市,而此时公司服务的客户数量已达80多家。上市后,药明康德迅速完成了对APPTEC的收购,这时上市企业也更名为WUXI APPTEC。这项收购药明康德支付了1.51亿美元现金,并承担对方1170万美元债务。美国彭博社报道称,这是继联想收购IBM后,最大的中国企业在美并购案。

APPTEC是生物制药测试、合同研究和开发的服务提供商。药明康德通过收购,获得了生物制剂的能力和专业技术,把业务从化学药延伸到了生物制药的研发领域。至此,药明康德就建立了化学药和生物制剂服务的双技术平台。

从此,药明康德就通过投资和收购,不断扩展自己的业务能力,向打造一体化的制药研发平台进发。

但也就是这一战略选择,为后来药明康德的困局埋下了伏笔。因为华尔街更关注短期业绩增长,认为药明康德的战略投资的前景并不明朗,反而可能拖累公司利润表现。所以药明康德的股价一直不温不火,并不被投资者看好。

2010年4月,美国药物研发公司查尔斯河(简称:CRL)宣布,将以每股21.25美元、总价16亿美元收购药明康德,其中11.25美元为现金支付,10美元为股票支付。如果并购成功,这将成为有据可查的外国公司对中国企业最大规模并购案。

药明康德选择卖身的原因,在公开资料上从未有任何提及。但当时李革面临多重困境,一是因为投资扩张面临资金压力;二是股价长期被低估,投资信心不足导致融资更因难;三是国内CRO处于野蛮生长期,一度涌现了数千家同类企业,价格战使得公司利润下滑。

可以说,委身于CRL,也是李革的无奈之举,通过合并套现,另起炉灶,可能是当时他为药明康德谋划的出路。

不过该收购遭到了CRL的股东强烈反对,认为从目前业绩表现来看,药明康德的溢价过高,收购并不划算,因而这一起当时轰轰烈烈的收购案也无疾而终。

黯然美股退市,回归中国再腾飞

并购失败后,李革夫妇更意识到打造企业自身造血能力的重要性,不能只依赖于整合外部团队来获得新技术和新能力。

于是2011年,赵宁逐渐淡出技术线,全面接管、负责公司全球人力资源工作,为药明康德的发展建立自己的人才储备,实现从职能导向到业务导向的战略转型。

截至2017年底,短短6年时间,赵宁推进的人才战略,使得药明康德从5000名员工迅速扩展至 14763 人,其中研发专业人员 11721 人,占公司人数接近八成,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 5757 人,另有 600 余人拥有海外博士学位或拥有 10 年以上海外新药研发工作经验。

根植中国、面向全球的人才建设,迎来了业务线的新变化。2013年,药明康德迎来首批本土订单——浙江医药和美国Ambrx公司合作开发一种治疗肿瘤的抗体药物。药明康德为其提供包括临床前实验、生产、安全性评价以及最终的临床研究等工作。

以此为开端,誉衡药业、广生堂、华润医药等国内药企也紧随其后,陆续与药明康德携手,共同就新药临床前研发展开合作。两年后,本土订单已占药明康德营收的近18%。

为了这一天,李革和药明康德等待了13年。而这背后是中国本土对新药研发态度的转变。

国内自2009年后,药监部门基于“十一五”长远规划,提高了对药物注册的要求,大量药企不得不向CRO公司寻求帮助。国际上,制药巨头和大量CRO公司瞄准中国人力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将药物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

内外刺激下,中国的新药开发局面被激活,CRO渐渐进入越来越多国内药企的视野。

与此同时,药明康德继续在美国资本市场遇冷。2015年,公司在季度财报中准备了一页内容,上面列举了药明康德将持续发展的重点平台板块,以及将开始投资的新兴机会。季报后,公司的股价非但没有上涨,反而下跌了20%。李革对这个结果感到失望,他表示,“我们想要保持创新,却不能得到正向的激励。因此我觉得是时候私有化了。”

于是,药明康德分拆了合全药业于2015年4月先到国内新三板试水,2015年底,药明康德从纽约证券交易所以33亿美元市值完成私有化退市。

2017年6月,药明康德旗下子公司药明生物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2018年5月,药明康德登陆A股,从递交招股书到过会,只用了不到60天时间。李革充分感受到了国内市场的热情。

同时众生药业、礼来、正大天晴、甘李药业等更多中国药企的名字出现在了药明康德的合作伙伴名单中。2016年,药明生物营收9.89亿,毛利3.89亿,净利1.4亿。在中国生物制剂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了48%,并从此坐上了中国生物药外包研制的头把交椅。

“买买买”不停,打造CRO巨型航母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药明康德一体化布局的步伐从未停止。从2017年起至今,药明系投资了大大小小各类企业累计80家以上,其中参股了13家上市企业。

这些投资都是通过李革赵宁旗下的通和毓承资本进行的。而这一资本背后,还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陈连勇。最早毓承资本是由药明康德的投资部演变而来,而通和资本是由陈连勇创立的,在2017年5月两支团队合并,组建为一个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新投资机构——通和毓承,由陈连勇首席执行官。

陈连勇毕业于北大,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有机化学博士后研究后,在一家美国医药公司从事药物开发研制工作。随后又利用专业背景涉足投资,成为富达亚洲成长基金等风投机构的高管,有20多年的生命科技投资经验。

也就是在富达期间,陈连勇与李革夫妇相熟,因为富达基金是最早一批药明康德投资方,早在2007年上市之前就已参股药明康德。陈连勇熟悉中国医药市场,也主导了许多中国企业的投资,包括中信医药、凯赛生物、海利生物、华领医药、信达生物、天演药业和迈迪顶峰等。

药明系在A+H上市后,陈连勇加入李革夫妇的团队,迅速扩展了药明系的商业版图。他带领通和毓承投了包括基石药业、礼进生物、腾盛博药等一批国内创新研发新锐公司;也投资了Viela Bio、Engine Biosciences、iTeos Therapeutics及GRAIL等一批海外创新生物技术公司。

药明系通过通和毓承,已成为行业内的重要风投玩家。通和毓承布局生物制药(创新药和新疗法)、医疗器械、分子诊断、医疗信息化等。其中生物制药为重中之重,占据超一半份额。这些广泛的投资,一方面有望使本公司获得风险投资相关的财务收益;另一方面,投资基金所针对的早期医疗健康领域的相关企业是本公司重要的潜在客户群体,有助于本公司进一步推进长尾战略,丰富本公司的客户群,扩展本公司的主营业务。

这些投资和收购,也是和李革的一体化布局战略一脉相承的。通过纵向和横向一体化,不断扩展企业自身的能力范畴,为医药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能力平台,为国内创新药行业提供发展的基础。

纵观药明康德的发展历程,可以说也是布满了波折起伏,最初偶然地走上了CRO的发展道路,又在每一步踏中了时代的脉络,最终在等待了十数年后曲线回归,终于汇流于中国创新药兴起的大江大河中。

药明康德如今成为全球CRO巨头,一方面是时势造英雄,另一方面也和李革夫妇等管理层的长远战略眼光分不开, 尽管近两年药明系屡次遭遇美国制裁、大股东出清套现等利空事件,但药明系在可见的未来内,增长红利仍然强劲。

*封面来源:药明康德官网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键词: 生物制药 生物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