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强身,与时尚为伴——纺织“老产业”如何焕发新活力

时间:2022-04-18 06:41:05       来源:腾讯网

大众日报记者 都镇强 刘磊 王浩奇 张晓帆 孟令洋

山东,中国现代纺织业的发祥地之一。如今,山东的纺织产业涵盖了从前端纺织、中间印染到终端的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所有细分门类。近期,山东在《“十强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中,提出以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科技研发创新提速等六大行动,加速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纺织“老产业”如何焕发新活力?记者进行了蹲点采访。

客户排队等货,等的是质量

微山湖畔,纺织车间内机声隆隆、纺锤穿梭。

涤纶、腈纶等絮状原料经清梳联、并条、粗纱等五道工序纺成成品纱锭……在微山天虹科技有限公司,纺织新设备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一个工人搞定7台机器,面网质量达到“零棉结”标准。

“原来货等客户,现在是客户交了定金还得排队,订单已经排到一个多月以后。”订单催得紧,技术总监王培宏忙得脚不沾地,这批订单是为优衣库赶制的,照目前的设备效率很快就能装车发货。王培宏深知,客户排队等货等的是产品质量,这一丝一线之间一点差错也不能出。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微山天虹则依托35人的纱线研发队伍,每月打样20余种,开展涤纶粘胶32S(40D)高强弹力纱、涤纶竹纤维36S紧密赛络纺竹节纱等高档纱线研发,对常规大货品种进行工艺实验和改良,靠优异的品质大大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

2018年,中国纺织行业竞争力排名前三的上海天虹纺织集团在微山县投资年产15万锭差别化纱线项目。自此,微山天虹不仅研发生产出抗菌保暖腈纶,还在天竹纤维、芦荟纤维、白茶纤维、薄荷纤维等新品上有所涉足和突破。以天竹纤维为例,它利用可快速再生的竹资源制造新型纤维素纤维,保持了竹子原有的抗菌、抑菌作用,同时也具有吸湿透气性好、手感柔软、织物悬垂性好等特性,抗紫外线能力是普通纱线的43.6倍,价格比普通产品高40%。

打造年轻化潮流化品牌

品牌和创意设计对于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过分。在枣庄,一家专注小批量定制的服装企业——衫客服饰,正以其创意定制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群体。

鲁苏豫皖交界处的枣庄市中区,中小纺织服装企业鳞次栉比,有着“中国针织文化衫名城”的美誉。一群怀揣着“服装定制”梦想的大学生2011年在此创业,专注于个性服、情侣服、公司团体服等服装定制,打出了国内较早的服装定制品牌。

临近毕业季,胶浆印刷工人开始忙碌起来。“当下流行的传统文化和时尚元素,就是创意定制的方向。”衫客服饰总经理王璐认为,不论如何定制,本质仍是服装,考量流行趋势和消费者的喜好,才是定制服装发展的趋势。

“制约枣庄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一大软肋,就是依然缺少大企业、大品牌。”枣庄纺织服装协会秘书长徐孝民告诉记者,要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整合各方资源,抱团创建共享区域公共品牌,对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的融合发展大有裨益。

在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中,着重提出了要打造纺织服装类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工厂,以此推动传统纺织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

一台机器等同于过去10名工人在干活,老染色工人的经验还变成了程序……这一幕,在雪达集团D2M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染整项目车间里正在上演。雪达集团管理本部部长刘作集介绍,一年来,雪达集团尝到了智能染整项目的甜头:沟通成本减少90%,采购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提高30%,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0%。

走进雪达集团产品展厅,各类个性鲜明、功能完备的服装面料让人目不暇接:与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合作开发的石墨烯针织内衣,具有极强的低温远红外和防紫外线功能,能改善微循环,抑菌抗菌。还有永久防紫外线的面料、会“呼吸”的复合丝面料、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调节体表温度的相变“空调纤维”面料、会发热的远红外面料……材料的创新,让服装拥有了更多性能,更受青年消费者的喜爱。

跨界打造新名片

在昌邑市,华晨纺织集团以传统植物染色技术为基础,经过不断改良、创新将其工业化,达到规模化市场色牢度标准,并推出自主品牌,让传统技术焕发新生机。

华晨纺织集团的文创工坊内,设计师手绘丝绸作品使用的颜料都是用植物提取的。“从栀子里提取出黄色,用板蓝根提取蓝色,用石榴皮提取棕色等。”集团文创事业部总经理李宁说,通过与非遗技艺大师、设计师合作,将更多手绘丝绸产品推向了市场。

极具现代感的酒吧、丝织作坊改造的书吧……位于昌邑市柳疃镇的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依托始建于1952年的老丝绸企业厂区,改造成时尚空间。

漫步其中,一边是正在生产的车间,一边则是文化创意园区,历史感、工业风、时尚感在这里交相辉映。自运营以来,催生了以丝绸文化为核心的工业旅游、研学旅游、艺术创意等新业态,成为纺织业跨界新名片。

20世纪90年代中期,淄博市周村区聚集着众多纺织企业,纺织产业一度占周村工业总量的一半以上。如今,纺织业在这里“老树新枝著新花”。

“咱们织造的宽幅真丝家纺面料,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鲁,言语间满是骄傲。他身后的提花车间里,一台台真丝提花剑杆织机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

过去,出口的胚绸经过染色印花加工后,再卖回国内,每米售价就翻了四五十倍。在陈鲁看来,“以廉争利”的粗放式生产模式不可取,没有独门绝活,没有自主品牌,只能是地摊货。痛定思痛的大染坊不仅进行技术改造,完善自主创新研发机制,还注册了商标“诺宝·丝邦”,进军终端产品市场。

不仅如此,大染坊还不断在丝绸工艺品上下功夫。从织锦书籍《弟子规》到《富春山居图》,一件件丝绸文创屡见市场。目前,大染坊各类家纺服装制品及文化创意产品年产200万件(套)。

关键词: 以科技强身 与时尚为伴纺织老产业如何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