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国美电器再一次出现在各大平台的热搜上,但这一次昔日的“零售之王”并没有上演期待中的“王者归来”,而是在创始人黄光裕重新掌舵后,时隔18个月,以一种近乎惨淡的局面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
要知道18年前的2004年,彼时在港股成功上市的国美春风得意,一时风头无两。后来的故事人所皆知,历经35年浮沉后的国美在创始人锒铛入狱后,市值一度下滑到200多亿,尽管在黄光裕重新出山后,再度获得东山再起的契机,但无奈时代已经今非昔比,江湖格局物是人非,国美想再重拾辉煌,实在有些“痴人说梦”。
8月22日复牌当天,国美股价先是一波上涨,接着就大幅下跌,最终收盘大跌20%,报收0.232港元\股,和2021年3月份最高点的2.55港元已经跌去90%,市值更是蒸发了82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00亿。总市值仅剩85.73亿港元,为京东的1\70,裁员欠薪、高管动荡、亏损严重、拖欠贷款、市场占有率下滑到无法直视的地步,重新出山的黄光裕也无法力挽狂澜,再现昔日反弹神迹。14年前的天堂,14年后的深渊,豪言未能兑现,恢复市场地位也变得遥遥无期。
(相关资料图)
如今的国美其实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重病患者,在黄光裕离开的14年时间,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时间,当若干年后国美想干净彻底的清空十余年欠下的债务,难度可想而知。虽然多年的直接竞争对手苏宁已经淡出主流阵营,但国美的认知还停留在多年前,内忧外患中积重难返,错过的这些年在市场的洪流中自顾不暇,与潜在的竞争对手根本不在一个级别,差距早已十万八千里。
善于商业谋略和玩转资本的黄光裕即便脑袋再灵光,也很难在短短18个月内,将国美十几年欠下的功课补回来,重新上路。
重新出山的黄光裕并非毫无作为,相反,他的精心谋划和呕心沥血,虽说收到了一定的奇效,但要想重现辉煌,再攀巅峰,难度极大。毕竟,摆在国美面前的问题,好比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者,想再容光焕发,谈何容易?
那么,黄光裕重新出山后的18个月,国美都做了什么?距离“起死回生”究竟还有多远?
“三把火”燃起希望
时隔14年后再度掌舵国美,黄光裕并没有“久疏战阵”,也没有落伍,相反,他敏锐的意识到互联网新零售下的“新玩法”,力主推出了“真快乐APP”、“折上折APP”、“打扮家APP”,矢志重新打造国美这些年落后的新格局,将原本重点靠门店销售的模式升级为娱乐化电商,为用户构建娱乐化、社交化的购物体验。
刚推出“新玩法”的国美在2021年获得4.4亿的访问量,月度活跃用户稳定在5000万,营收13.55亿元,同比增长26.95%,但依旧难挽回亏损9.3亿元的现实,亏损同比也扩大到55.07%。国美看似有所好转的数据,与京东5.7亿用户、拼多多8.7亿用户的差距相去甚远;另外一方面,流动负债上升到521.49亿,营收能力严重不足让归母净利润持续为负值,2021年净利润增长到-44.02亿元。
如果算上最近的2018年——2021年,4年间亏损近200亿元,国美无论是在社交,还是娱乐的尝试,都宣告失败,说到底,还是缺乏创新,抄袭淘宝、京东、拼多多和小红书的亮点,但并没打动真正的消费者。
辉煌难再现,转型路漫漫
14年前的国美在黄光裕的执掌下问鼎“零售之王”,但14年的真空,主流市场的格局早已被他人占据,头部的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根深蒂固,堪称互联网时代的流量把持者,国美想在短时间内追赶,不仅不在一个级别,而且缺乏行之有效的“杀手锏”。
市场的竞争自古是“得人才者得天下”,谁能网罗到时代精英,谁就有可能成为市场的主宰。这些年国美落魄,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已属不易,想罗致时代的顶尖人才,就需要大量的资本和优质的资源,而地位尴尬的国美想拥有互联网时代的一流人才,无异于难比登天。
说到底,长期位于末流的企业处境、缺乏竞争力的实力受限,又有哪个互联网顶尖人才愿意屈就,或者听信那些画饼的心灵鸡汤呢?
结语:成也资本、败也资本,兴衰同样与资本密切相关。没有黄光裕的资本势力可以找其他对象投资,但没有资本眷顾的国美或许最后将退出市场,黯然收场。称霸家电行业多年的美的都在裁员,格力、小米的净利润也不容乐观,急于重组的国美自然会更加艰难,但投资者不会相信那些所谓的未来和转机,善于钻营的资本或已经准备另寻他处,国美重返巅峰基本无望。
关键词: 跌落神坛的国美市值蒸发90% 重返巅峰基本无望 国美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