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说】李彦宏: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时间:2022-04-15 06:45:06       来源:腾讯网

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整理者|金木研

2022年2月20日,中国举国欢庆。这一天是冬奥会闭幕式举行的日子,虽然提前有了交管部门的通知,但因为举办时间是在周日的晚上,大面积的交通管制,还是给北京这个千年古都带来了异常严重的交通堵塞。

晚六点,距离闭幕式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北京市道路拥堵的等级已经上升到了最高级。虽然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空间内到处充斥着人们对冬奥会闭幕的欢喜之情,但事实上被堵到路上去看闭幕式的人不在少数。

这样的情形在当下的中国并不少见。2020年社科院有一个调查,其中影响中国国民幸福感排名前三的事情中,交通堵塞名列其中。

因此,交通问题如何解决,成为考验社会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然也正因此,从这个社会问题发散开,衍生出了众多增加交通效率和社会管理能力的需求。这些需求,有的也正在逐渐形成产业化,给越来越多的企业带来机遇,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

某种程度上讲, AI与交通的结合是最早也是最紧密的。

毕竟AI在中国的发展,最早是从图像识别与处理开始的。原因也正是当时恰恰处于中国第一轮交通摄像头布局期,庞大的图像处理量让交管部门苦不堪言,这才催生了相应的AI识别和图像处理需求,从而推动中国AI产业逐渐发展到如今。

一直把AI视作企业发展核心战略的李彦宏,在2021年12月出版了自己的新书《智能交通》,被官方媒体认为是国内首部全面阐述智能交通“中国模式”专著,展望中国智能交通未来发展宏图。

这样的情况,恰恰吻合了李彦宏在这本书前言中说的一句话,“解决问题,就是创新”。而在如何选择创新的角度上,李彦宏对于未来学大师斯坦尼斯拉夫·莱姆所说的“世界发展是非线性”的判断非常赞同。

未来的创新,来自于当下的问题

有问题意味着就有机会,每一次解决问题,就是一个新的转折点。

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有135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平均每24秒就有1人在交通事故中丧生。李彦宏在该书中指出,一个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车路协同、智能的交通管理系统等,都会让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

德鲁克提出“化社会问题为商机”的观点,认为企业创新不但可以茁壮自己,同样也会方便社会。所以当下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问题,同时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商机。

未来的交通,到底长什么样子?事关所有人“衣食住行”中的“行”,不可谓不是一个事关民生和每个人的最大问题之一。

150年前,没有人会想到,比马车更快的出行解决方案是汽车。今天,可能很多人没有想到,比汽车更好的解决方案,其实不只是智能汽车。所有的创新,不是“更快的马车”“更快的汽车”这样的线性发展。

正如21世纪迅速崛起的三大技术创新“互联网”“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并不是静态地从计算机、手机、汽车的角度去线性思考。

针对交通安全、堵塞、绿色地球等问题,李彦宏在《智能交通》提出了非线性的创新机会。

在12个章节中,详细探讨了:智能交通运营、智能信控、智慧停车、车路协同、智慧高速、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等。

关于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李彦宏认为中国有着领先的科技人才红利,有着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有着无可比拟的良好政策环境,中国智能交通建设必将走在世界前列。

他在书中预计,智能交通将能够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5年之内,中国的一线城市将不再需要“限购”“限行”;10年之内,靠交通效率的提升,基本上拥堵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在李彦宏看来,智能交通减碳将从车、路、行三个方面着手。除发展智能电动汽车之外,通过建设高等级智能道路,大力发展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智能化出行服务体系等,可以让我们的城市更绿色,帮助碳达峰和碳中和,惠及每一个有出行需求的人。

如果技术最终落地,那么未来基于无人驾驶技术的智能汽车,可以跟智慧道路管理系统协同,在汽车出门后就预先设定和优化行进路线,并跟中央智脑联通,汽车数据实时与城市道路管理中枢互动,最大限度解决实时路权和行驶权矛盾问题,最终实现没有交通堵塞和安全高效的智慧交通。

这是百度从自动驾驶领域开始,进而推动百度向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思考集合。

李彦宏在序中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创新现象:“被很多人称为‘未来学大师’的斯坦尼斯拉夫·莱姆曾说:‘我们总爱以一种直线的方式对新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延展,所以十九世纪的空想家和蓝图描绘家们会构想出‘满是气球的世界’和‘全是蒸汽的世界’——这两个构想今天看来都很可笑,历史与这种简化的呈现毫无关系。它绝不会把任何线性的发展路径展示在我们面前,只会用曲折迂回的线条来展示非线性的演化轨迹。’”

那么,智能交通的未来是什么?

李彦宏说,一个智能交通系统,并不依赖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相反,它要长期面对行人、有人车、无人车等各种道路上的目标混杂移动的局面,需要有一个专属的运营商,运营商的职责就是不断优化这个系统,不断提升交通的效率和可靠性,提升社会和政府对于交通领域的管理水平,最大范围降低交通事故出现的频率,进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创新,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汽车革命,如何成为像互联网革命、手机革命那样的变革?

无疑,需要无数的努力,最后完成了一个点的凝聚,最后一针捅破天。

根据Gartner的技术成熟度曲线(TheHype Cycle),任何一个创新会分成5个阶段:促动期(过度报道、非理性渲染)、期望峰值、泡沫化的低谷期、稳步爬升的光明期、实质生产的高峰期。今天,智能交通、智慧出行已经进入了实践期,已经不只是技术创新,而是进入商业创新和社会创新的阶段。

创新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创新是一个高频迭代、不断演化的过程。在《智能交通》书中,我们看到创新的探索路径和历程。

一开始百度对于AI的应用,就选了一个非常好的场景,那就是交通。

百度从2013年开始布局自动驾驶,2017年推出了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目前百度Apollo已经成长为全球最活跃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汇聚全球开发者 80000 名。

这被看作是李彦宏现在提出智能交通的思路开端。

百度整个团队实现无人驾驶,首先要对于各种场景和环境下驾驶者大脑对于交通事件处理的决策进行收集分析,从而培养AI智能程序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

一般来说驾驶者在驾驶汽车的时候,大脑会有4个方面的功能开启。首先是认知自己的位置,并在脑中浮现自己行车的地图和方位,然后是要感知周围的状态,最后是对驾驶的过程进行决策,并对车辆进行控制。

百度现在形成的自动驾驶“汽车大脑”也是如此。而且由于有自己采集和制作的高精地图以及完整三维道路信息,百度汽车大脑对汽车位置的控制,可以实现精确到厘米级的测量定位。

跟人眼的作用类似,在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上,百度自动驾驶汽车采用了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相结合的技术,可以与驾驶者开车时在大脑中形成的方位感类似,对于车辆的探测、识别、跟踪,距离速度估计等等,都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最厉害的其实是,整个汽车大脑是百度大脑的一个应用分支。而百度大脑则是百度AI技术的架构中枢,可以通过超过200亿个参数模拟人脑神经元的工作原理,实现对人脑思维模式的模拟。

这其实已经非常科幻,百度大脑的人脑模拟度在全世界也排在前列,可以说百度为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做足了准备。

到今天,Apollo技术实力已经领跑行业,成为全球最活跃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而领先的AI能力让百度能成为智能交通先行者,“研发投入21.4%、民营企业500强研发强度第一”、“AI专利连续四年申请量授予量国内第一”等能力让百度能够在这个领域技术领先。

2017年7 月,“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李彦宏坐自动驾驶汽车前来参会引发轰动。

当日,Apollo开放平台整体战略和开放路线图正式对外公布。

然后百度发现光做软的技术还不够,于是发展了两条线,一条线是跟车厂共同去造车,这是跟吉利一块创造的品牌“集度”;另一条线是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设立了百度自己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现在已在全国七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试点。

2021年11月25日,一位北京亦庄居民使用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完成了中国首个自动驾驶付费订单,这标志着自动驾驶正式步入商业化运营阶段。百度计划到2025年,将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扩展到65个城市,到2030年扩展到100个城市,让自动驾驶跑出“中国速度”。

解决问题的三部曲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2022经济学家年会上说,2028年至203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未来30年是中国千年以来最好的30年。

姚洋说,尽管中国目前在所谓最核心算法层仍然落后于美国,但他相信,5年、最多10年,中国会超越硅谷。因为技术进步要靠应用,没有应用,技术进步的速度就会降下来,而中国的应用场景足够大。

今天的企业,无创新不发展,创新才有出路,不管是微创新,还是大创新。

产业发展缓慢的时候,产业周期是连续性的;但当技术出现跳跃式发展,产业将遭遇不连续性。任何产业不是沿着直线进步的,而是沿着双S曲线进步。两个S曲线之间的断层,就代表着技术的跳跃发展。能否跨越这个不连续性,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

以百度选择智能交通作为新的创新战略落脚点为例。

首先,交通问题确实是现在困扰社会发展的一个难题。

解决交通问题是上至政府下至普通群众都喜闻乐见的重要社会管理需求。百度不断地搜集民众、社会的交通问题,然后延展出智能交通的各个子系统,产生长期的技术积累,不论是无人驾驶技术,还是百度大脑对于AI技术的探索,亦或是百度建立在大数据运行基础之上的体系。

其次,认知到交通并非是简单的智能汽车硬件,或软件,或交通,而是多合一。

作为一个智能交通运营商,不光要有对于无人驾驶技术掌握,还必须推动这些技术在汽车生产领域落地。

而这只解决了车智能化问题,对于如何更高效、动态随着车流变化调整路权分配,以及对于各种交通管理设施的预判和决策,都是智能交通运营商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

智能路端设备

根据过往的行业发展趋势,人口变革、社会变革和技术变革,都可能带来非线性的创新机会。毕竟这些变革的出现,必然意味着相应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从而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思考方向。

而李彦宏眼中智能交通机遇在当下成熟,恰恰因为AI技术的不断发展,叠加中国逐渐变成一个车轮上社会的现实,再加上越来越多受到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逐渐成为社会的主体,让智能交通现在有了真正突破的空间。

第三,最终推演出智能交通的真正机会。

这就是长期发展观决策带来的好处。

世界知名经济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曾表示,想发现新范式,必须要注意三点,那就是:信号,从反常到危机;破旧,去除错误假设;立新,提出新假设和新范式。

李彦宏在《智能交通》这本书写完之后一个自述性的文章中,用科学视角看待企业战略发展的过程,提出了收集、认知、推演的三个境界,和上述三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这本书他创作披露的心路历程来看,企业家想找到非线性的创新机会:

首先要收集自己能看到的所有信息;

其次就是对这些信息进行一个熟悉和阅读,认知其中的规律并整理其中的线索;

最后基于已经获得的信息和理清楚的线索,对整个事物发展的方向进行推演,找到非线性的创新机会。

结语

趋势大于优势,长期主义者的决策往往会跟社会发展的趋势密切相关,然后不要局部优化,要全局优化,用一个点穿破行业,把口撕开,找到10倍数增长的点,聚焦10倍资源,长期击穿。这是创新的节奏。

创新者,就是要穿越周期。而一个漫长的时间周期,是由无数个上下波动的问题、创新、小周期组成的。

某种意义上讲,创新一定是结构变化,而不是原有结构的内容变化。真正的创新家并不是在已有的结构里解题,而是换了一个新的更大的结构。

李彦宏 百度创始人,87级信息管理系校友

关键词: CEO说李彦宏创新 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