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者发现扁桃体菌群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为自身免疫病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时间:2022-09-06 15:20:09       来源:科技日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栗占国教授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王军教授课题组合作的一项研究发现,扁桃体菌群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扁桃体菌群来源的抗菌肽salivaricin,通过作用于IL-6和IL-21受体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这意味着扁桃体抗菌肽未来有可能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期刊在线发表。

扁桃体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因其产生的淋巴细胞和抗体可以对付入侵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发挥着抗细菌、抗病毒的防御功能。扁桃体存有丰富的微生物,其中不仅存在有益菌,也含有致病菌。当受气候、环境、饮食等外界刺激或自身免疫力较弱之时,就会出现扁桃体微生态失调,引发局部免疫激活而诱发全身免疫反应,如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引发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

既往研究发现,机体共生菌群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肠道菌群在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已有诸多报道。扁桃体是与肠道同样重要的淋巴器官和微生物贮存库,但针对其菌群的研究却很有限。

研究者在临床上发现,扁桃体发炎会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患者关节滑膜中的致病性T细胞可能来源于扁桃体,但扁桃体参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为此,栗占国课题组关注扁桃体菌群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者通过提取患者和正常人扁桃体菌群,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扁桃体菌群明显异常。他们分析发现,来自唾液的抗菌肽salivaricin基因丰度显著减少,而外周血中促炎免疫细胞的比例却明显增加。通俗来讲,就是扁桃体内有益菌减少致使抗菌能力大大降低,不能控制周边的炎症反应,造成感染或免疫反应发生。

此外,该研究还发现salivaricin通过与促炎细胞因子IL-6和IL-21受体结合阻断IL-6/IL-21- JAK-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自身免疫反应,来预防和治疗实验性关节炎。

本研究发现了扁桃体菌群在免疫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唾液链球菌抗菌肽salivaricin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调节机制,为自身免疫病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市风湿病重点实验室李静助理研究员和靳家扬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栗占国教授、何菁教授及王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免疫研究所祁海教授和郭晓欢教授、深圳谱元科技覃俊杰博士及北京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罗佗平教授等亦有贡献。(钟艳宇 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关键词: 调节作用 分子机制 密切相关 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