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门:华映资本章高男:为什么我敢投一个10年才能成的“高风险”技术

时间:2022-08-03 17:05:50       来源:腾讯网

这届投资机构为什么敢大手笔砸向量子计算?


(资料图)

作者 |投资人说(touzirenshuo)

当量子计算已经从“炒作噱头”变成“确定趋势”,中国VC/PE机构陆续在量子科技赛道加码投入。

据科技咨询机构ICV发布的《2022全球量子计算产业发展报告》预测,2024年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将增长到40亿美元左右。

CB Insights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量子领域的风险资本融资增长了500%。

最新数据也显示,截止2022年7月,全球量子公司融资规模已近10亿美元。

近日,国内量子计算龙头企业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源量子”)正式完成近 10 亿元 B 轮融资,华映资本是本源量子本轮融资的联合投资方。

量子计算是华映资本科技创新投资版图的重要支点。

华映资本主管合伙人章高男长期关注To b、科技、企服相关投资机会,作为中国科技投资老兵,章高男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看好量子计算未来趋势。

章高男提到了几个核心观点:

1、中美量子计算是全球量子计算领域的第一梯队,中国在量子计算的创新过去更多由高校和中科院主导,因此从中国科研机构跑出来的量子计算硬件创业公司是很好的潜在优质投资标的。

2、量子计算是一门极其具备颠覆性的技术,但量子计算从有到无,从高成本到低成本是一个漫长的技术突破过程,需要至少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走向成熟,这不是一个快车道,需要极高的时间耐心和对这个赛道的投资情怀。

3、算力的提升向来不是为颠覆某一个行业的,量子计算将为产业带来极大赋能价值。

01

后摩尔时代,量子计算登场?

基础算力一直是我们长期关注的底层支撑技术,基础算力的提升有很多种方式,有的是现有架构的改良,有的是全新的颠覆式创新。

量子计算利用的不是PN节,而是通过量子的叠加态和不同量子的相干来提高计算的效率,相比经典计算,量子计算在很多场景有巨大的理论优越性,毫无疑问是目前所有算力提升技术中最具颠覆式的方向。

尽管如此,量子计算还处于非常早期阶段,量子计算的各种技术路线都在刚起步,远没有实现技术收敛,且10年之内肯定无法在普通商业环境中跟传统计算抗衡。

既然如此,为什么投资机构还愿意看这个板块?

另外,为什么过去量子计算领域一直没有投资,而近两年突然走向火热?

首先,离不开量子计算技术0~1突破的实现。

单个量子比特的实现已经有近十年的历史,目前量子比特的数量已经可以达到近百的数量。

IBM等巨头经过长期已经验证了量子计算的可行性,行业中逐渐开始关注量子计算从1到100、100到1000、到10000的突破。

也就是说,量子计算机已经进入了加速的阶段。但量子计算领域的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认真地寻找量子计算领域的机会。

其次,我们需要对任何一个伟大的技术创新保持敬畏心。

量子计算是一门极其具备颠覆性的技术,能与之匹敌、称得上“颠覆性技术”的或许只有生物工程学中的对于人类寿命方向的突破。这也是吸引投资人的重要原因,毕竟一旦技术突破回报将是惊人的。

最后,各国当下正在进行一场量子科技领域的军备竞赛、量子计算博弈,纷纷争夺下一步的技术战略制高点,布局量子计算具备极大的社会价值意义。

在政策的推导之下,量子计算被推向快车道。

02

资本如何评估量子计算给产业带来的价值?

很多人问我,今天量子计算到底能为产业带来多少价值。

实际上,目前这个阶段投资量子计算,最重要的指标是量子基础技术的突破,而不是过多思考所谓商业价值的回报,这个还太远。

因为任何一项底层指标的突破,都可能对实际应用场景的效果有巨大提升。

如果简单从快速商业回报的角度,量子计算几乎没法投,因为量子计算技术远未成熟到可以大谈“商业价值”的程度。

我们之所以敢投,是因为每个基金都有投入比例分布——一部分是保底赚钱的,一部分是高风险高回报的。高风险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无数技术挑战和不确定性。

今天我们投通用型量子计算技术,是具备极高壁垒的。不仅需要企业突破量子比特,还要保证运算稳定性。

因此,今天的量子计算机要大规模量产,是需要极强跨界能力的。

不仅要懂量子力学、懂量子物理,还需要懂材料、数学,懂计算机原理、算法等等。

要想把量子计算做成,人才是最稀缺的要素。

量子计算需要跨界的顶级人才,并且这些人才还要融会贯通、有全局意识。

实现了第一步,做出了一个优质的量子比特后,紧接着还有很多工程问题、成本问题需要解决。

量子计算从无到有,从高成本到低成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硬件的迭代周期不像软件,硬件要想实现大规模的通用和商用,需要至少10年至20年。

量子计算的商业价值是逐步拓展的,随着技术的深入,场景会越来越多。

投量子计算的投资人没有一个是盯着今年落地了多少个场景、企业赚了多少钱的。如果关注这些,投资的逻辑完全错了。

不可否认,探索商业落地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只不过在当下这个阶段这些探索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探索的意义在于结合行业,了解如何将算法的优越性进行实际结合。

另外,算力的提升从来都不是颠覆某一个行业的,永远都是赋能某一个行业的。

颠覆式技术能够替代老的技术,产生新的商业价值,也就是说,并不是把原有的商业价值去掉,而是辅助让商业更好地产生价值、提高效率。

有一些专有的场景中,已经验证了量子计算的优越性。对算力要求高的场景,算力颠覆产生的回报是巨大的。

比如算力搜索排序的能力用到生物医药、基因工程中,就会变成一个正向的价值。

预测应用场景,最先会落地在金融行业。这类对算力有极大要求和实时性要求的行业,能够快速实现实质性的超大数据规模计算。

其次是在生物医药,应用于需要大量、多次实验的场景中。

03

海内外量子计算赛道差异到底有多大?

量子计算国内外投资火热,全球全年相关的投资额为27亿美金左右,其中美国接近17亿美金,中国接近7亿美金,美国等海外市场的确领先。

全球80%的投资都投在量子计算机硬件本身,硬件是当下的投资重点,软件生态可能占据不到20%。

美国和中国代表着全世界最顶尖的水平,中国可能稍微落后于美国,但二者均属于全球第一梯队。

中美之间的明显反差是什么?

美国量子计算产业的主导者不是美国政府,而是如IBM、谷歌、微软、英特尔等美国科技公司。基本上呈现融资主导,以领先的科技公司为主导的现象。

中国的领先部队则是科研机构和高校。其中尤其是以中科大、中科院、浙大、清华等高校为主。

这侧面说明,国家政府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和认知是非常有远见的。

虽然国内巨头企业也参与量子计算,但更多“偏软”。

硬件投入时间长,不确定性高,可能砸了几十亿美金还会打水漂,所以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决心去攻克、投入到硬件中。

也就是说,头部企业在硬件上的投入决心和规模,都无法与美国企业比。

这个现象带来的机会是——中国科研机构跑出来的创业公司成为了国内市场中比较好的选择。

04

走出实验室,中国量子计算如何突围?

量子科技科研成果转化的路上的阻碍是什么?最大的阻碍还是技术本身。

我们现在最大的瓶颈是武器太差。要从小米加步枪到要造出机关枪、重机枪,进而造出精准的导弹。

如果在武器很差的阶段就能打胜仗、能产生价值,那么未来技术、量子计算质量到达一定水准以后,才可能在一些高净值的产业进行初步落地尝试,再向商业化靠拢。

在初级突破阶段,探索商业价值和钻研技术提升之间不矛盾。

但探索商业价值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还是要实现底层的技术突破。

未来5年,量子计算更多的还是在于硬件本身的技术突破,具体就是量子比特的数量和质量,量子门电路质量,量子比特间联通性等关键性指标。

达标后的再下一步是关注成本优化,系统性地提高综合性。

对于中国初创企业来说,提升综合指标、抢占巨大先机是最重要的。

政府的支持和大市场、产业链都是当下中国量子计算企业的优势。

在初步商业合作探索及产业链相关的配套中,如果能比别人走得更快一点,技术突破更多一些,利用算力进行商业化尝试,直接产生社会价值,都是非常好的优势。

当然,一切的前提都是能融到足够多的钱,企业一定要有融资能力。

量子科学是长期的探索,如果子弹不够充沛,可能走到一半就没有机会了。

总的来说,量子计算仍是非常早期的行业,做量子科学的人,真的先不要想回报,现在还不是大谈谈商业价值、应用商业价值的时候,而是要做真正有情怀的科学家,踏踏实实探索最核心的研发基础突破。

关键词: 华映资本章高男为什么我敢投一个10年才能成的高风险